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

火入天地垆,南方正何剧。

四郊长云红,六合太阳赤。

赫赫沸泉壑,燄燄燋砂石。

思减祝融权,期匡诸子宅。

因投竹林寺,一问青莲客。

心空得清凉,理證等喧寂。

开襟天籁回,步履雨花积。

微风动珠帘,惠气入瑶席。

境闲性方谧,尘远趣皆适。

淹驾殊未还,朱栏敞虚碧。

形式: 古风

翻译

烈火燃烧天地炉,南方此刻多么酷热。
四周天空布满红云,整个世界太阳炽热如赤。
炽热的泉水在山谷沸腾,灼热的砂石焦黑一片。
心中的忧虑渐减,希望能像祝融一样帮助你们安居乐业。
于是前往竹林寺,向青莲仙人求教。
内心清净得到清凉,道理明白如同寂静无声。
敞开胸怀聆听天籁,脚下踏着雨花积累的宁静。
微风吹动珠帘轻摆,慈悲之气融入玉席。
环境清幽性格宁静,远离尘世烦恼心情舒畅。
沉浸其中仍未离去,朱红色栏杆映衬着碧绿的景色。

鉴赏

此诗描绘炎热夏日的景象,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烈日酷暑的感受。首句“火入天地垆”形象生动,直接传递出火热如同侵袭天地之势,接着“南方正何剧”则点明夏季炎热的严峻。随后的“四郊长云红,六合太阳赤”进一步渲染了烈日下的天空景象。

然而,诗人并未在这酷暑中感到绝望,而是寻找了一处清凉之地——仁寿寺。这一转折点出现在“因投竹林寺,一问青莲客”两句中。这里的“投”和“问”字眼生动,传达了诗人对于避暑之所的期待和询问。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写了仁寿寺内清凉宜人的环境:“心空得清凉,理證等喧寂。”“开襟天籁回,步履雨花积。”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外界的热与静谧、安宁的情景相对照,突显了寺内的清净和平和。

最后几句则是对仁寿寺境界的赞美:“微风动珠帘,惠气入瑶席。”“境闲性方谧,尘远趣皆适。”诗人在这里似乎已经忘却了外面的酷暑,而沉浸于这片刻的宁静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炎热与寺院清凉之间的对比,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烦恼、寻求心灵慰藉的主题。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用词精准,语言流畅,是一篇颇具艺术魅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159)

杨巨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后改名巨济。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字:景山
  •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 生卒年:789

相关古诗词

寄中书同年舍人

晴明紫阁最高峰,仙掖开帘范彦龙。

五色天书词焕烂,九华春殿语从容。

綵毫应染炉烟细,清佩仍含玉漏重。

二十年前同日喜,碧霄何路得相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其十七)衔鱼翠鸟

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

擘破得全鱼,一点翠光去。

形式: 五言绝句

野园献果呈员外

西园果初熟,上客心逾惬。

凝粉乍辞枝,飘红仍带叶。

幽姿写琼实,殷彩呈妆颊。

持此赠佳期,清芬罗袖裛。

形式: 古风 押[叶]韵

雪中听筝

玉柱泠泠对寒雪,清商怨徵声何切。

谁怜楚客向隅时,一片愁心与弦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