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折桂令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以问句开头,“问先生不饮何如”,引出对隐士生活的思考与向往。接下来描绘了夜晚读书的情景,“一点篝灯,数卷残书”,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寞的氛围。
“冷却扁舟,闷他五柳,淡杀三闾”一句,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陶渊明(五柳先生)和屈原(三闾大夫),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高洁品质的仰慕,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通过“冷却扁舟”的形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
“太行路、都来胸腹。帝京尘、满上头颅。”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现实的批判,将个人的忧虑与国家的纷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切关注与忧虑。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复杂情感。
最后一句“睡也忧虞。醒也忧虞。不得酕醄,怎便糊涂。”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状态的感慨。无论是梦中还是清醒,心中都充满了忧虑,无法达到彻底的放纵与解脱。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境界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