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巨源郎中挽词三首(其三)

汲守卧犹治,冯郎发半华。

冥鸿方避弋,美玉已埋砂。

露湿铭旌重,风随挽绋斜。

九原无甚恨,嗣子善传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挽词描绘了一位逝去的郎中胡巨源的生平与品德。首句“汲守卧犹治”赞颂其勤勉不息,即使在休息之时仍心系政务,展现出其对工作的热爱与尽责。接着“冯郎发半华”则以冯郎的形象暗示胡巨源年岁渐长,岁月在他头上留下了痕迹,但并未影响其精神风貌。

“冥鸿方避弋,美玉已埋砂”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胡巨源比作高飞的鸿雁,虽能避开猎人的捕杀,却也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如同美玉深埋于沙石之中,才华未被世人所识。这里表达了对胡巨源虽有卓越才能却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的遗憾。

“露湿铭旌重,风随挽绋斜”描绘了葬礼的场景,露水打湿了墓碑上的铭文,显得格外沉重;微风吹动着挽歌的绳索,斜斜地飘扬,营造出哀伤的氛围。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哀悼之情。

最后,“九原无甚恨,嗣子善传家”表达了对逝者无怨无悔的肯定,以及对其后代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其家风的期望。九原,古代传说中的死者居住之地,此处指逝者安息之所。这句话既是对逝者的安慰,也是对后人的寄语,希望他们能够铭记先辈的教诲,传承家族的美德。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对逝者生平的回顾和对其品质的赞美,表达了深切的哀思与敬意,同时也寄托了对后人的期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孝道和家族传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汴上简陈成伯学士

除书何日到宣城,水驿迢迢引旆旌。

千里讴谣犹在耳,双溪风月岂忘情。

行庖荐玉淮鱼美,坐席浮香楚醴清。

何幸旧游衰晚者,得随舟尾共修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答所和

苍茫云水度淮城,樯影联联注羽旌。

汴泗幸随行舸末,潇湘况重故人情。

晨征共济襟怀豁,夜泊交谈气味清。

应有高篇思宛句,可无美酎继乌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见寄

公到蓬瀛十五春,我犹碌碌似轻身。

自忻今日旌轩遇,却忆当年研席亲。

高论耸听多皦皦,孤衷懒叙且循循。

试将辈学樽前数,白发相逢有几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丹阳守许仲途朝议春深饮会即席二首(其一)

宝炉香穗战春寒,四座融怡极日欢。

且乐杯觞随水曲,莫愁烟雨满江干。

首题诗句争传咏,欲插花枝更细看。

众客为公须一醉,何妨倒著接䍦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