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食橘》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橘子这一自然界的产物,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篇即以“吾闻江陵橘,乃比千户侯”起笔,将橘子与高官厚禄相提并论,暗示了橘子虽为植物,却能享有与人世间的权贵同等的尊荣。接着,“岁献天子旁,取为庙堂羞”,进一步描绘了橘子作为贡品,被送往皇宫,供帝王享用的情景,以此象征着橘子的非凡地位和价值。
“问其何能尔,无胫而远游。”一句则以橘子的自然生长过程为喻,指出橘子之所以能够远播四方,不依赖于人的搬运,而是凭借自身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这不仅是对橘子自然属性的赞美,也是对那些无需借助外力就能获得成功的人或事物的肯定。
“橘也不自言,请君以臆酬。”诗人在此处巧妙地将橘子拟人化,强调橘子并不自夸,而是期待人们用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去感受它的价值。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也蕴含了对低调谦逊品质的推崇。
接下来,“凭生覆载中,颇亦万木俦。”诗人将橘子置于天地万物之中,指出它与其他树木一样,都经历了生长、成熟的过程,从而强调了自然界的普遍性和生命的意义。
“通为骚人颂,谬得禹贡收。”这里提到橘子被文人墨客歌颂,也被纳入古代文献《禹贡》之中,既表现了橘子的文化价值,也反映了它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托身圣贤间,自觉名誉浮。”诗人通过橘子与圣贤为伴,表达了橘子虽为植物,却能与人类智慧和道德相辉映,获得了超越其本体的荣誉感。
最后,“苞苴赖携挈,富贵常见求。”这句话揭示了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即某些人为了获取财富和地位,不惜手段,而真正的价值却被忽视。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真正价值的坚守。
“明珠无先容,按剑或暗投。”通过对比明珠与橘子,诗人表达了对那些不被重视的真正价值的感慨,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看似有价值但实际上并无实质意义的事物。
“而我适众口,铄金不予忧。”诗人在此处自比橘子,表示自己虽然可能遭受误解和非议,但依然坚持自己的价值,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动摇。
“物生有通塞,不必在中州。”诗人总结道,世间万物都有其顺境和逆境,不必局限于特定的环境或条件。
“何用怀苦辛,但为时所仇。”最后,诗人发出感慨,认为不应因生活的艰辛而感到痛苦,因为这些都是时代赋予的考验。
整首诗通过对橘子的描述,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社会、自然等多方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洞察力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