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十四首(其二十九)

一滴不息,两滴三滴。滴滴沥沥,连朝至夕。

变作滂沱勿奈何,山河大地衮风波。

总不出衲僧喷嚏一激,直得云开日出。

朗朗晴空吞八极,若还依旧水漉漉,浑家飘堕罗刹国。

稽首释迦,南无弥勒。能救世间苦,观音妙智力。

形式: 偈颂

翻译

一滴接着一滴,两滴三滴不断。滴滴答答,从早到晚不停歇。
即使转变成倾盆大雨也无法阻挡,山河大地都被风雨波及。
哪怕只是和尚打个喷嚏引发的涟漪,也能带来云消日出的景象。
晴空万里的天空广阔无边,如果还是湿漉漉的,全家恐怕要落入恶魔之国。
向释迦牟尼和弥勒佛致敬,他们能拯救世间的苦难,观音菩萨的智慧更是无比神奇。

注释

一滴:形容液体连续不断地滴落。
两滴三滴:连续不断的滴水。
滂沱:形容雨下得很大。
衮风波:比喻风雨波及到所有地方。
衲僧:指佛教僧人。
喷嚏:打喷嚏。
激:引发。
云开日出:形容天气转好。
朗朗晴空:明亮晴朗的天空。
浑家:家人。
罗刹国:神话中的恶魔国度。
稽首:佛教徒的敬礼。
释迦:释迦牟尼。
南无:佛经中的敬语。
弥勒:弥勒佛。
观音:观世音菩萨。
妙智力:神奇的智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如净的作品,名为《偈颂三十四首(其二十九)》。它以雨水滴落的自然现象为喻,表达了对佛法力量的信仰和期待。

诗中描述了雨滴从“一滴不息”到“连朝至夕”的积累,象征着烦恼和苦难的不断累积。随后,“变作滂沱”比喻人生的困境或世间疾苦的加剧,而“衮风波”则暗示世事的动荡不安。然而,诗人坚信即使风雨再大,只要佛法如衲僧的喷嚏般一激,就能带来“云开日出”,象征着智慧和解脱的力量。

接着,诗人用“朗朗晴空吞八极”形容佛法的广大无边,如果世间仍陷于苦难,“水漉漉”的状态,就如家人陷入困境,亟需拯救。最后,诗人向释迦牟尼和弥勒菩萨致敬,祈求他们以观音菩萨的妙智力来解救世间众生的痛苦。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雨水的意象,展现了禅宗对于佛法能改变困境、带来光明的坚定信念。

收录诗词(219)

释如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三十四首(其二十八)

瞿昙打失眼睛时,雪里梅花只一枝。

而今到处成荆棘,却笑春风缭乱吹。

诸方说禅,清凉念诗。

烧香点烛拜泥团,脑后辽天鹞子飞。

形式: 偈颂

偈颂三十四首(其二十七)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二由一有,一亦放下。

然后向者里拈起,谓之衲僧火柴头。

大海波心轻?动,须弥顶上汗通流。

今朝以此开炉,无宾主话勘破赵州。

拟归暖处,箭过髑髅。

形式: 偈颂

偈颂三十四首(其二十六)

昨日一线短,今朝一线长。针眼里过,尺寸上量。

短长蓦劄断,巧绣出鸳鸯。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偈颂三十四首(其二十五)

清凉大火聚,炎炎没回互。

衲僧赤骨律,通身是剑树。

在里许相挨厮拶,在里许放行把住。

放行把住逞风流,总是冤家笑点头。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