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寺可赋亭

尘埃谁复识瞿昙,高座风生玉麈谈。

露浥芙蓉心与净,香浮薝卜鼻先参。

杜陵托兴歌茅屋,山谷留情赋草庵。

试叩禅关闻密语,前三三与后三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谁还能在尘世中认出瞿昙的身影,他在高高的座位上,清风拂过,谈论着智慧的玉麈
露水润湿了芙蓉花,心灵也变得纯净,香气从薝卜中飘散,最先触动鼻尖
杜甫借茅屋寄托他的情感,山谷间的诗人也钟情于简陋的草庵
试着敲响禅门,倾听那深藏的秘语,前三个三和后三个三,似乎暗示着某种禅机

注释

瞿昙:指佛陀释迦牟尼。
玉麈谈:佛教徒讲经说法时使用的道具,象征智慧的交谈。
芙蓉:荷花的别称,象征纯洁。
薝卜:一种香料植物,这里代指香气。
杜陵:指唐代诗人杜甫。
山谷:指宋代诗人黄庭坚。
禅关:佛教中的修行之门。
前三三与后三三:可能暗指佛经中的数字轮回或禅定中的冥想节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时显的作品,名为《法相寺可赋亭》。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教禅宗文化的深厚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

"尘埃谁复识瞿昙,高座风生玉麈谈。"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情状。“尘埃”指代尘世琐事,“瞿昙”是佛教术语,意为“沙门”,即僧侣。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高深佛理的尊崇和向往,以及对于禅师高座上进行佛法讨论的情景描绘。

"露浥芙蓉心与净,香浮薝卜鼻先参。" 这两句则是对内心世界的描写。“露浥芙蓉”比喻清洁无染的心灵,“心与净”强调了内心的纯净;“香浮薝卜”形容禅房中袅绕的香气,诗人通过这种细节感受到了佛法的庄严肃穆。

"杜陵托兴歌茅屋,山谷留情赋草庵。"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活状态的喜爱与赞美。“杜陵”是唐代诗人杜甫曾居住之地,这里以它比喻自己;“托兴歌茅屋”则显示出诗人对田园生活、山水景色的向往。第二句中的“留情赋草庵”则更加深入,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朴素的禅房生活的留恋和情感寄托。

"试叩禅关闻密语,前三三与后三三。" 这两句是对禅修过程中的体验。“试叩禅关”指的是尝试进入禅定的状态,“闻密语”则可能是指在禅定中听到内心的声音或悟到佛法的奥秘;“前三三与后三三”具体含义不明,可能是一种禅宗中的修行法门或者是对某种精神境界的形象描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生活状态和禅定体验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是一篇融合了文学与宗教修行的佳作。

收录诗词(2)

吴时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句(其十)

寇残井邑困流离,回首欢娱一一悲。

不厌儿童遭世乱,惟愁父老说清时。

形式: 押[支]韵

句(其九)

江淮十载警胡尘,底事磨崖未勒勋。

闻道本朝还遣使,且令诸将各收军。

形式: 押[文]韵

句(其十八)

樵歌催日晚,村乐见年丰。

……雁阵横冲雾,酒军酣战风。

形式: 押[东]韵

折花

野花开处客徘徊,胡蝶抟飞敛复开。

折得野花随手去,不知胡蝶逐人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