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壁

余此芭蕉庵,幽居堆云处。

般般异境未暇数,且看矮松三四树。

寒来烧枯杉,饥食大紫芋。

而今抛之去,不知谁来住。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居住在这个芭蕉庵,它坐落在云雾缭绕的僻静之地。
各种各样的奇异景象还没来得及一一细数,暂且欣赏那三四棵矮松。
每当寒风起时,就焚烧枯萎的杉木取暖,饥饿时则以大紫芋充饥。
如今我已离开,不知将来是谁会在这里居住。

注释

余:剩下的,此处指诗人自己。
此:这。
芭蕉庵:一个以芭蕉为特色的庵堂。
幽居:隐秘的住所。
堆云处:云雾缭绕的地方。
般般:形容众多,各种各样的。
异境:奇特的景象。
未暇数:没有时间一一列举。
且:暂且。
矮松:身材矮小的松树。
寒来:寒冷的季节来临。
烧枯杉:焚烧枯死的杉木。
饥食:饥饿时食用。
大紫芋:大型紫色的芋头。
抛之去:离开,抛弃。
不知:不知道。
谁来住:未来会是谁来居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谷泉所作的《书壁》,以芭蕉庵为背景,描绘了庵中的日常生活与自然环境。诗人寓居在云雾缭绕的深山之中,庵内虽有许多奇特的景象,但他并未一一细数,而是选择了专注于眼前几株矮松。他描述了冬日里燃烧枯杉取暖,以及以紫芋充饥的生活情景。最后,诗人感慨自己离开后,不知将由何人继续在此居住,流露出淡淡的离别之情和对庵中生活的留恋。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展现了僧人的简朴生活和对自然的亲近。

收录诗词(6)

释谷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有诣常宁拜舍利塔者以偈赠之

诸禅结伴游玉塔,灵踪胜境将心劄。

归来举似春如何,何似狂僧无缝塔。

无缝塔,最难邈,岂同白玉受人踏。

五湖四海尽云奔,踏破几多鞋与靸。

无缝塔,甚匼匝,若遇同人方始答。

忽然展手借样看,便与拦腮鼓一搭。

形式: 古风

赠古调奴

我有山童名古调,不诵经,不礼祖。

解搬榾柮禦冬寒,随分衣裳破不补。

会栽蔬,能种芋,千山万山去无惧。

形式: 古风

今朝甚好雪,纷纷如秋月。

文殊不出头,普贤呈丑拙。

形式: 偈颂

今朝六月六,谷泉被气?。不是上天堂,便是入地狱。

形式: 偈颂 押[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