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消寒

镜对梅妆,诗传咏絮,小楼又到冬残。

节序催人,天涯风雪惊寒。

年芳荏苒成追忆,祗梦中、锦瑟空弹。

怕玉龙、吹起闲愁,偷上眉端。

绮窗笑语黄昏后,待茶烹雀舌,香爇龙团。

九九图成,五铢犹怯衣单。

杯浮竹叶沉吟久,拥红炉、歌倚栏杆。

夜漫漫、葭管飞灰,春近长安。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鉴赏

这首《高阳台·消寒》由清代词人陈家庆所作,描绘了一幅冬日消寒的细腻画面。词中以“镜对梅妆”开篇,巧妙地将人物装扮与梅花相映衬,营造出一种高雅脱俗的意境。接着,“诗传咏絮”一句,借用了晋代才女谢道韫“咏絮才”的典故,暗示了女子的才华与智慧。

“小楼又到冬残”点明时节,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接下来的几句“节序催人,天涯风雪惊寒”,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词人以“年芳荏苒成追忆,祗梦中、锦瑟空弹”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让人感受到岁月无情,青春易逝的无奈。

“怕玉龙、吹起闲愁,偷上眉端”则通过想象中的雪花(玉龙)引发的愁绪,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忧郁。接下来的“绮窗笑语黄昏后,待茶烹雀舌,香爇龙团”几句,转而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通过烹茶、品茗的场景,展现了生活的闲适与情趣。

“九九图成,五铢犹怯衣单”中,“九九”指的是冬至后的九九八十一天,是古人用来计算冬季结束的方法;“五铢”则是古代货币单位,这里可能象征着衣物的薄厚。这两句既体现了季节的更替,也反映了主人公对寒冷的敏感和对温暖的渴望。

最后,“杯浮竹叶沉吟久,拥红炉、歌倚栏杆”描绘了主人公在炉火旁饮酒吟诗、歌唱的情景,充满了诗意与浪漫。而“夜漫漫、葭管飞灰,春近长安”则以夜深人静、芦苇管中的灰烬飘散为背景,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长安城内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希望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消寒的场景,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美好景象的向往,情感丰富,意蕴深远。

收录诗词(193)

陈家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好事近.忆伯兄汉元

又值暮春天,树树柳花飞雪。

一片池塘芳草,与愁苗争发。

望中何处是家山,莫向杜鹃说。

昨夜一丸如水,是他乡明月。

形式: 词牌: 好事近

满江红.寄清远姊

冀北江南,空怅望、暮云春树。

算祗剩、槎枒肝肺,向人无语。

绝俗独留高格调,凌云可有新词赋。

叹别来、裘屦又相更,归期误。惊岁月,迟鱼素。

空伫立,成辜负。看胸罗冰雪,清才咏絮。

坐拥书城堪避世,行歌京国休怀土。

问何时、剪烛话西窗,闻韶濩。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石州慢.希明姊东游,眷怀故国,触绪兴悲。既返旧京,来书道念,作此寄之

海上行歌,蓬岛赋诗,搴裳高举。

羡他破浪乘风,不负频年羁旅。

山川信美,祗恐异国飘零,仲宣郁郁终怀土。

袖里有乾坤,又飘然归去。延伫。

燕云万里,目断锦鳞,渺渺云树。

多少閒情,欲说又还无语。

风云大陆,梦里起舞闻鸡,抚时我亦愁如许。

何日便同游,诉满怀离绪。

形式: 词牌: 石州慢

贺圣朝.送春

二分春色都辞树。剩一分风雨。

征衫检点最消魂,看泪花红处。

幽情难问,归期细数。祗满怀离绪。

天涯谁解惜芳菲,任东皇来去。

形式: 词牌: 贺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