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鸾.夜泊江干,赋得梦回时酒醉后思量着

醉乡堪徙。正李白为侯,刘伶为帝。

乞得酒泉,我欲移家去矣。

道遇卢生相揖,又拉入、邯郸枕里。

谓我愁城三匝,到此堪回避。忽移时画角驱蝴蝶。

更欲度醉乡,大江阑止。猛看江头月,映澈芦花尾。

回想佳人何处,依旧是、愁城千里。

再去苍茫难问,被三闾调戏。

形式: 词牌: 孤鸾

鉴赏

这首《孤鸾·夜泊江干》是明代诗人董以宁所作,描绘了诗人夜泊江边,酒醉之后的思绪与梦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醉乡堪徙”,开篇即以李白、刘伶等饮酒豪杰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乞得酒泉,我欲移家去矣”,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远离尘嚣、遁入酒乡的渴望。

“道遇卢生相揖,又拉入、邯郸枕里”,这里借用了卢生梦中成仙的故事,暗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超脱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卢生与诗人相揖,又将其拉入梦中世界,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谓我愁城三匝,到此堪回避”,诗人自认为被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困扰,但在这片酒乡之中,他找到了暂时的避风港。“忽移时画角驱蝴蝶”,在酒醉后的恍惚中,诗人仿佛听到了画角的声音,驱散了周围的蝴蝶,象征着心灵的解放与解脱。

“更欲度醉乡,大江阑止”,诗人想要继续在醉乡中寻找自由,但被大江阻隔,暗示着现实的束缚与限制。接着,“猛看江头月,映澈芦花尾”,诗人抬头望见江面上的明月,映照着芦花的倒影,这一景象既美丽又孤独,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回想佳人何处,依旧是、愁城千里”,诗人回想起远方的爱人,却发现自己依旧被困在愁城之中,无法摆脱。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再去苍茫难问,被三闾调戏”,最后,诗人感叹于前路的迷茫与未知,似乎被屈原(三闾)这样的历史人物所戏弄,暗示着诗人对人生道路的不确定性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爱情、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努力。

收录诗词(238)

董以宁(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 字:文友
  •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相关古诗词

八节长欢.折花送邻女

镇日花间。爱他新萼,饮露欺烟。

低攀防压鬓,远折怕移莲。

还愁惊起春禽梦,颤春风、纤手堪怜。

曾送邻家姊妹,楷字题笺。更凭小婢传言。

将泉洒、莫教半晌花蔫。

插向胆瓶中,须顾盼,念他短命红颜。

新妆罢,聊摘他、衬贴香钿。

但留得、一枝并蒂,折来自供屏前。

形式: 词牌: 八节长欢

玲珑四犯.调粉饵饲金鱼

妾处多言,郎前传语,金笼怪伊饶舌。

减些鹦鹉料,施与文鱼食。粉香贮来银钵。

一星星、漫投银鲫。

倚槛吟沉,临波目注,细看他嘘沫。盆池内玲珑石。

料鱼应乐此,曲房幽室。更因亲饲惯,佩响都争集。

戏投偌大双红豆,间哄着、寸鳞空齧。但听得。

鹦哥正、骂侬心劣。

形式: 词牌: 玲珑四犯

春夏两相期.美人晏起

合欢床、可怜孤却。忽赴粉郎良约。

恼恨黄鹂,乍把春眠惊觉。

呼郎不应尚凝眸,记梦未全慵下榻。

心字罗衣,小鬟多事,将他温着。窗前又听鴂鹊。

且支持瘦骨,起穿罗袜。告诉鹦哥,多病近来如削。

当初红烛照梳头,如今绿鬓都羞掠。

匀得工夫,日斜才下,妆楼一霎。

形式: 词牌: 春夏两相期

安公子.无题

茉莉香偏促。蝉纱帘内窥初浴。

乱绾青螺,才系着、冰纱裙幅。

小骂流萤,暗处偏携烛。还频见、秋水时时渌。

怕轻摇团扇,人到粉阑干曲。一带朱衣竹。

萧萧影里惊如玉。浓笑前来,手指道、银河似沐。

恰好幽期,欲趁花神福。响金镮、吠动猧儿熟。

恐小鬟知道,两点檀娥轻蹙。

形式: 词牌: 安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