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光禄王卿致仕归荆南

九列谁云非显涂,人生已不负为儒。

拂衣长揖夔龙贵,散发还为黄绮徒。

白鹤归飞心自远,青霞高举势何孤。

千金尽与乡人费,不向江头买木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谁说九列不是显赫的道路,人生已经不再是为了做儒者。
我拂去官服,深深一揖告别权贵,披散头发,如同黄绮那样的隐士。
白鹤归巢心志高远,青天翱翔姿态孤独。
我宁愿把千金都花在乡亲身上,也不愿在江边买那些种树的奴隶。

注释

显涂:显赫的道路,比喻仕途显达。
不负为儒:不再辜负儒者的身份。
拂衣:脱下官服,表示放弃官职。
夔龙贵:比喻朝廷重臣或显贵人物。
黄绮徒:指隐居不仕的人,如汉代黄霸和绮里季。
白鹤归飞:象征超脱世俗,回归自然。
青霞高举:形容志向高洁,像青天白云一样。
木奴:古代南方多产柑橘,故称柑橘树为‘木奴’,比喻能带来财富的产业。

鉴赏

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累的高洁情操。首句“九列谁云非显涂”,意指朝廷中的九个班次(指宰相以下至员外郎的官职),有人认为不是什么显赫的地位。接着“人生已不负为儒”,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的人生选择已经没有遗憾,作为读书人已经无愧于心。

“拂衣长揖夔龙贵”一句中,“拂衣”指的是整理衣服的动作,而“长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敬。这里的“夔龙贵”可能暗喻着诗人对友人的崇高评价。

第三、四句“散发还为黄绮徒,白鹤归飞心自远”,则描绘了一幅超然物外的情景。“散发”意味着放松,不再束缚,“黄绮”是一种轻薄的帽子,这里可能指的是隐居山林之人。接着“白鹤归飞心自远”,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心态,仿佛那归巢的白鹤一样,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向往。

最后两句“青霞高举势何孤,千金尽与乡人费,不向江头买木奴”,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慷慨解囊、不以物喜的胸怀。“青霞”可能指的是清雅脱俗的情操,“高举”则是形容其高洁而独立。紧接着“千金尽与乡人费”,表现了诗人的豪爽,愿意将自己的财富用于帮助乡里的人。而最后一句“不向江头买木奴”,则是强调诗人不愿意去购买奴仆,以此来表明其清高脱俗的人格。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现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送冲卿通判河中府

闻道名都行有期,依然想见昔游时。

寒光一曲秋河转,翠岭三条夕照移。

孤竹旧风民有让,重华馀教俗无疵。

不须到日方登历,已在君家十二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刘仪先辈大名尉

潭潭相府开,旌骑拥三台。

闻道廷中吏,无非天下才。

策名新振拔,把板尚低回。

勿为卑飞困,青冥尽此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刘仲通赴京师

圣朝方考牧,蕃育寄才能。

屡别良可叹,闲游不复曾。

行尘遵洛汭,朝骑对觚棱。

瀍上秋台迥,归来正好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送刘观察知洺州

汉家英俊士,衮衮出金阊。

久袭通侯籍,新腰太守章。

畛封连故赵,庐井带清漳。

春色迎铙吹,应忘道路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