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其二)望湖

远树堆山,流云捧水。渔舟疑去天无几。

波涵初月净无光,晚霞散作千端绮。

芦荻洲前,茭蒲顷里。棹歌声逐西风起。

野禽飞去不知名,烟波岂独元真子。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明代末期清朝初年的词《踏莎行·其二·望湖》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湖上晚景。"远树堆山,流云捧水",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远处的树木比作堆积的山峦,流动的云彩仿佛捧着水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水的轮廓和动态之美。

"渔舟疑去天无几",写出了渔舟在湖面上轻轻摇曳,似乎快要融入天际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波涵初月净无光,晚霞散作千端绮",描绘了月亮刚刚升起,湖面如镜,晚霞余晖洒落,形成斑斓的色彩,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

"芦荻洲前,茭蒲顷里",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芦苇丛生的洲渚和密布的茭蒲,增添了湖景的自然野趣。"棹歌声逐西风起",随着西风,渔歌悠扬,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一份生动与活力。

最后两句"野禽飞去不知名,烟波岂独元真子",写野鸟归巢,无人识其名,而诗人独自欣赏这湖光山色,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暗寓自己与元真子(道教中的仙人)一样,追求的是自然与心灵的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光山色,通过渔舟、晚霞、月色、歌声等元素,构建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南水乡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深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97)

徐石麒(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次陈简斋韵

正是看花花好处,重来落尽残英。

一尊聊与听波声。半江秋雨歇,十里晚霞明。

事在心徒记省,浑如好梦初惊。鹁鸪犹说旧阴晴。

酒清人去后,山寂夜无更。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押[庚]韵

钗头凤.途中觅酒

春无价。寒无籍。一肩风雨难销假。摇鞭手。吟诗口。

江山指顾,旧时杨柳。否,否,否。青山下。泉声泻。

梨花共我筹今夜。沉思久。愁难帚。

鸡声茅店,问他村酒。有,有,有。

形式: 词牌: 撷芳词

定风波.泛湖即事

秋水清于不夜天。乘风荡桨绿溅溅。

白鹭沙头渔吹起。来矣。未曾相识也相怜。

话里欲将诗换蟹。不解。却携小扈叩余弦。

为问瓦盆何所有。沽酒。持螯共醉不须钱。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千秋岁.渔舟

湖光如镜。绿褪浮云影。天上下,琉璃整。

苍鸥流荇远,白鹭行沙静。

船起处,夕阳犹在蓑衣领。说着烟波景。

几个扁舟兴。归去也,秋风冷。

放歌欹竹枕,买酒寻花径。

人不道,渔翁醉也渔翁醒。

形式: 词牌: 千秋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