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近来南国冢,半是北人坟。
异县谁怜我,同乡又失君。
深居传雅尚,坚坐挹清芬。
日落长安第,三槐拂暮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祖谦的《王通直挽章》。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怀念之情和对故人的追思。在这里,诗人通过对南国古冢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同乡之失和异乡游子的孤独感受。
“近来南国冢,半是北人坟。” 这两句点明了诗人所处环境,是一个充满了外来人口的陌生之地。通过对墓葬的观察,诗人强调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割裂感。
“异县谁怜我,同乡又失君。” 这里的“异县”和“同乡”,加深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以及对于亲朋好友离别的哀伤。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无依。
“深居传雅尚,坚坐挹清芬。” 这两句则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通过高洁的生活方式和坚守不移的品行,来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和纯净。"深居"和"坚坐"形象突出了诗人内在的修养。
“日落长安第,三槐拂暮云。” 最后两句则是对景物的描写,长安(今陕西西安)作为古都,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是文化的象征。"日落"和"暮云"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情境,而“三槐”则可能是特定景物,也许代表了某种期待或者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与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怀乡之情和独自在异地的凄清感受。
不详
小试威名盖一乡,卷藏韬略付农桑。
传家签轴书盈幄,择婿簪缨笏满床。
置邑万家开兆域,送车千两塞康庄。
正须今代如椽笔,尽发潜光著石章。
诸父乌衣集,公时预往还。
凉秋同出郭,胜日共寻山。
电掣流年速,舟移古岸閒。
又成丹旐去,衰涕不胜潸。
经笥深无底,高谈一座倾。
置身初濩落,有子晚光荣。
命服乡闾贺,安舆里巷迎。
风枝何不定,忽忽到佳城。
驷马高车照路光,幡然改辙兴何长。
空山猿鹤惊无恙,同社鸡豚乐未央。
祗见岁华来冉冉,不知耆旧去堂堂。
北邙道上麒麟冢,谁得归休十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