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为上高里歌

洛阳城北上高里。殷之顽民昔所止。

今日百姓造瓮子。人皆弃去住者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变迁中,一个地方从繁华到衰败的景象。通过对比“殷之顽民昔所止”与“今日百姓造瓮子”的情境,反映了社会的更迭和人们生活状态的变化。"洛阳城北上高里"作为背景,暗示了这个地方曾经的辉煌,而“殷之顽民”则可能象征着过去的人或事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今日百姓造瓮子”,意味着这里已经成为了新的居住地,但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无奈和讽刺——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离开,留下的是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状的不满。“人皆弃去住者耻”则表达了对这种被迫迁移和适应新环境行为的道德评判,揭示出社会变迁中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历史变迁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在面对变化时人们内心的情感波动和道德考量。它不仅是一幅历史的画卷,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收录诗词(706)

无名氏(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湘川渔者歌

帆随湘转。望衡九面。

形式: 押[霰]韵

赵郡为李曾谣

诈作赵郡鹿。犹胜常山粟。

形式: 押[沃]韵

河东民为元淑谣

泰州河东,杼柚代舂。元公至止,田畴始理。

形式: 四言诗

宣武孝明时谣

狐非狐。貉非貉。焦梨狗子齿断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