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北地》,是明代诗人徐熥所作。诗中描绘了北地荒凉凄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之地的哀伤之情。
首联“北地非吾土,重游信可哀”点明了地点和情感基调。北地并非诗人的故乡,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心中涌起的是深深的哀伤。诗人以“非吾土”表达出对异乡的疏离感,而“重游信可哀”则直接抒发了对北地现状的悲痛之情。
颔联“鸦声喧白骨,马足起黄埃”进一步渲染了北地的荒凉与凄惨。乌鸦的叫声在白骨之上回荡,显得格外刺耳;马蹄踏过之处,黄尘飞扬,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破坏。这两句通过声音和景象的对比,生动展现了战争留下的惨象。
颈联“野旷衰杨柳,田荒变草莱”描绘了北地自然环境的凋敝。广阔的田野上,杨柳枯萎,失去了生机;原本肥沃的土地如今长满了杂草,一片荒芜。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战乱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尾联“江南风物好,一望一徘徊”则是诗人情感的转折。在目睹了北地的荒凉之后,诗人转而想起了江南的美好景色,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怀念与向往。然而,这种美好只是短暂的停留,诗人最终还是回到了对北地现状的哀叹之中,无法真正释怀。
整首诗通过对北地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