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北弹佑讲主洪武初应高僧召

云霞剪作佛袈裟,草座长年静结跏。

礼罢六时天送供,讲来三藏雨添花。

象龙曾赴高僧会,羊鹿谁乘稚子车。

随处溪山可终老,不愁无地布金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弹佑讲主的僧侣在修行生活中的宁静与庄严。诗中以“云霞剪作佛袈裟”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与佛教的圣洁融为一体,暗示了弹佑讲主修行环境的清幽与神圣。接着,“草座长年静结跏”一句,进一步展现了讲主日常修行的简朴与专注,结跏趺坐于草地上,日复一日地沉浸在禅定之中。

“礼罢六时天送供,讲来三藏雨添花”,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讲主在完成每日六时的礼拜后,天空仿佛也送来了供养,而当他讲经说法时,连雨水都似乎为他增添了几分花香,象征着佛法的广被与美好。这种超凡脱俗的场景,不仅体现了讲主修行的高深,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精神境界的赞美。

“象龙曾赴高僧会,羊鹿谁乘稚子车”,这两句通过典故的引用,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象龙代表了佛法的广大与神秘,高僧会则是修行者聚集交流的场合;羊鹿与稚子车则可能象征着佛法的普渡众生,以及修行者对儿童的爱护与教诲。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智慧与慈悲的世界。

最后,“随处溪山可终老,不愁无地布金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弹佑讲主生活的向往与祝福。无论身处何地,溪水与山峦都是修行的佳处,而“不愁无地布金沙”则暗示了讲主对佛法传播的坚定信念与乐观态度。整首诗通过对弹佑讲主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精神追求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和谐与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97)

来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户部徐主事谢官归丰城(其一)

自惭干禄与时疏,晓纳牙牌别玉除。

朝鼓罢陈新奏牍,夜灯归校旧藏书。

青桑五亩连云种,黄独千株带雨锄。

藉是身闲天所放,不愁囊涩俸无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户部徐主事谢官归丰城(其二)

孺子湖头水涨沙,兵馀南望阻归槎。

豪华自昔应多士,文献于今尚几家。

铁井蛟涎腥夜雨,剑池龙气湿朝霞。

烦君为问樟阴寺,谁布黄金扫土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御赐圆通禅寺后以诗寄善世全室

龙河再镇感皇情,倡道从来属老成。

睹史夜摩皆听法,震丹竺国总知名。

日边华构开金刹,海上孤峰见赤城。

宝掌有符重应记,虚空同寿祝升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槎峰禅暇因读梦观右讲经居武林日所寄佳什怅然有怀援笔遂成长句时梦观寓中都龙兴寺故录以寄之

潜龙寺里别经春,几忆清宵下榻频。

风定长廊闻伞盖,月明深殿礼金轮。

餐来香饭青精熟,赐出恩袍白氎新。

近说炼形如鹤瘦,多因吟苦语惊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