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山

霸迹销沈化北邙,剩留樵牧说沧桑。

苏台久已游糜鹿,何况空山射猎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白鹿山的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自然之美。

首句“霸迹销沈化北邙”,以“霸迹”指代历史上的英雄事迹或政权更迭,用“销沈”形容这些辉煌已随时间消逝,化为北邙山的尘土,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感慨与怀念。北邙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死亡与归宿,此处暗含历史人物终将逝去,历史长河不断向前的哲理。

次句“剩留樵牧说沧桑”,则转而聚焦于山林间的平凡生活。樵夫与牧童在山间劳作,他们的言语中透露出岁月的流转与世事的变迁,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

第三句“苏台久已游糜鹿”,提到苏台,可能是指古代的园林或宫殿,这里用“久已游糜鹿”来形容这些昔日繁华之地如今荒废,麋鹿自由漫步其中,既是对过去荣华的追忆,也是对自然野性的赞美。

最后一句“何况空山射猎场”,将视角转向更为广阔的自然空间,指出即便是曾经作为射猎场的空山,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喧嚣,回归宁静与自然的状态。这不仅反映了环境变迁,也隐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即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白鹿山的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蕴含了深邃的历史感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73)

王润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龙寺

白龙寺里旧时钟,一百八声唤懊侬。

海水浮来兵火燬,待寻追蠡已无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藏兵洞

五峰绵豆俯江皋,曾见蕲王驻节标。

时有军持耕土出,藏兵洞来没莱蒿。

形式: 七言绝句

阎公祠

三仙坛下吊孤忠,碧血当年祀寓公。

庙貌无存严壑在,满山松桧飒灵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文昌阁

文昌一阁冠崇冈,旧是西园翰墨场。

太息桂宫沦浩劫,读书声杳白云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