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侄寄人面毛竹杖四

麦秋气清和,槐夏日阴翳。

块然守蓬蒿,何以破昏滞。

肩舆卒辈乏,徒步脚力费。

出门即林丘,散策空梦寐。

剩为犹子怜,遽以此君至。

分明人面目,刻画老根柢。

毛君又一奇,枝干不少异。

想应开一束,妙简得三四。

今晨入吾手,夷险可历试。

芒鞋与周旋,白拂相妩媚。

人生七十稀,况复已过二。

多谢汝扶持,无乃太晚计。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天的麦田清新宁静,夏日的槐树下阴凉如盖。
独自守着杂草丛生之地,如何驱散心中的迷茫。
雇来的轿夫疲惫不堪,步行也显得力不从心。
走出门去就是山林丘壑,散步的思绪飘忽不定。
特别疼爱小辈,突然间你来到我身边。
你的形象清晰可见,如同刻画的老树根基。
毛君又是一个奇特的存在,枝干形态独特非凡。
我想你应能开出一束花,精选三四朵最为美妙。
今日清晨你落入我手中,无论顺境逆境都值得尝试。
穿着草鞋与你相伴,白色的拂尘增添了几分韵味。
人生七十古来稀,更何况我已经过了半百。
深深感谢你的陪伴,但这是否有些迟了呢?

注释

麦秋:秋季的麦田。
槐夏:夏日的槐树。
块然:孤独、独自。
蓬蒿:野草。
昏滞:迷茫、困惑。
肩舆:轿子。
徒步:步行。
林丘:山林丘陵。
犹子:晚辈、孩子。
老根柢:老树根基。
毛君:指代某人。
妙简:精选、精挑细选。
夷险:顺境逆境。
芒鞋:草鞋。
白拂:白色的拂尘。
过二:超过五十岁。
扶持:支持、帮助。
晚计:迟来的计划或考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麦秋时节的闲适生活,以及收到侄儿赠送的人面毛竹杖后的感慨。首句"麦秋气清和,槐夏日阴翳",通过季节变化,展现出宜人的气候和夏日树荫下的宁静。接着,诗人感叹自己孤独守在蓬蒿之中,渴望打破沉闷,表达了内心的孤寂。

出行时,由于人力短缺,步行艰难,但诗人仍选择漫步于林丘之间,享受自然之美,寄托梦想。他对侄儿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因为侄儿特意送来了一根奇特的人面毛竹杖,这让他感到惊喜。竹杖上的雕刻细致入微,仿佛能显现人的面貌和老竹的根基,显示出侄儿的心意。

诗人对这根竹杖充满期待,认为它无论在平地还是险峻处都能应对自如。他穿着芒鞋,手持白拂,与竹杖相伴,尽管年事已高,但仍感激侄儿的这份支持,认为这份礼物来得虽然稍迟,却依然珍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流露出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造侄寄建茶

汝已去闽岭,茶酒犹粲然。

买应从聚处,寄不下常年。

洗涤卢仝碗,提携陆羽泉。

无人分得好,更忆仲容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钱生遗筇竹斑杖戏作

筇山美竹天下闻,有客钱氏之礽云。

自言吾祖嫌杖晚,赠子九节斑烂文。

寻幽已得济胜具,傍险更策扶危勋。

同行安用木上座,一日不可无此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寄十扇与陈述之

饶阳轻箑人共知,封书寄与今其时。

清风两腋想披拂,明月千里能追随。

一朝贵重得谢傅,中道捐弃怜班姬。

吾徒且当置是事,鲁缟如雪题新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寄轩

人皆爱吾庐,烛理均是寓。

未办山林居,聊依佛僧住。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