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悲行

夜鹊南飞倦,鸣鸡屡送晨。

忽闻芳岁到,今日故园春。

试上亭台望,氛氲江树新。

的的韶阳萼,迢迢佳丽人。

音容旷不接,景物徒相因。

别怨如流水,移恩念积薪。

垂泪三危露,心断二京尘。

远役鸿为伴,荒亭鬼作邻。

吾生殊卉木,憔悴此江滨。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夜晚的喜鹊向南飞,报晓的公鸡频繁地宣告黎明。
忽然听到新的一年到来,今天故乡已是春天。
试着登上亭台远望,江边树木弥漫着新生的气息。
鲜艳的早春花朵,遥远的美丽倩影。
声音和容貌虽无法相见,但景色依旧引发思念。
离别的哀怨如同流水般不断,对旧情的记忆像堆积的柴薪。
泪水如三危山的露珠滑落,心中满是对京都往事的哀伤。
在远方的劳役中,只有大雁作伴,荒凉的亭子成了鬼魂邻居。
我这一生就像异乡的花草,憔悴地生长在这江边。

注释

夜鹊:夜晚的喜鹊。
鸣鸡:报晓的公鸡。
芳岁:新的一年。
故园:故乡。
氛氲:弥漫、浓郁。
的的:鲜明的样子。
迢迢:遥远的样子。
音容:声音和容貌。
景物:景色。
别怨:离别之怨。
积薪:堆积的柴薪,比喻记忆。
二京:古代指长安和洛阳,这里泛指京都。
远役:远方的劳役。
鸿:大雁。
荒亭:荒废的亭子。
殊卉木:异乡的花草。
憔悴:形容人瘦弱、疲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春日忧伤之情。开篇“夜鹊南飞倦,鸣鸡屡送晨”两句,通过鸟儿的南迁和鸡鸣的频率,传达了时光易逝、岁月匆匆的感慨。接着,“忽闻芳岁到,今日故园春”表明诗人突然得知新的一年已经到来,而自己的故乡正值春天,这种对时光流转和家园变迁的感受,引发了深切的怀念。

“试上亭台望,氛氲江树新”中,诗人登上高处眺望,看到的是一片迷蒙中的江水与更新的树木,景象美好却也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哀愁。"的的韶阳萼,迢迢佳丽人"则是对美好春光和佳人的赞美,但这种赞美并未带来温暖,而是让诗人感到音容笑貌与现实之间的隔阂。

“音容旷不接,景物徒相因”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的回忆与现实中的孤独无奈。"别怨如流水,移恩念积薪"则是说离别之痛如同不断流淌的河水,而对昔日情深的思念却像堆积的柴火无法释怀。

"垂泪三危露,心断二京尘"中,“垂泪”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哀伤,而“三危露”可能指的是古代长安、洛阳、金陵等地,这些曾经辉煌的地方如今成为空壳,引发了更深的悲凉。"心断二京尘"则是说诗人的心绪因为对这两座城市的思念而断裂。

最后,“远役鸿为伴,荒亭鬼作邻”一句,诗人感叹自己如同远在边疆服役的人,只有大雁作为伙伴,而那荒废的亭台里,仿佛还有鬼魂作邻,表达了一种极度的孤独与悲凉。

"吾生殊卉木,憔悴此江滨"结尾处,诗人自比为异质的树木,生长在这片江岸上,内心充满了忧郁和不安,这也许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无奈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故土难离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切哀愁,是一篇充满了怀旧和悲凉情调的抒情之作。

收录诗词(13)

胡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大漠行

单于犯蓟堧,虏骑略萧边。

南山木叶飞下地,北海蓬根乱上天。

科斗连营太原道,鱼丽合阵武威川。

三军遥倚伏,万里相驰逐。

旌旆悠悠静潮源,鼙鼓喧喧动卢谷。

穷徼出幽陵,吁嗟倦寝兴。

马蹄冻溜石,胡毳煖生冰。

云沙泱漭天光闭,河塞阴沈海色凝。

崆峒北国谁能托,萧索边心常不乐。

近见行人畏白龙,遥闻公主愁黄鹤。

阳春半,岐路间,瑶台苑,玉门关。

百花芳树红将歇,二月兰皋绿未还。

阵云不散鱼龙水,雨雪犹飞鸿鹄山。

山嶂绵连那可极,路远辛勤梦颜色。

北堂萱草不寄来,东园桃李长相忆。

汉将纷纭攻战盈,胡寇萧条幽朔清。

韩昌拜节偏知送,郑吉驱旌坐见迎。

火绝烟沈左西极,谷静山空右北平。

但得将军能百胜,不须天子筑长城。

形式: 古风

夜行黄花川

的的夜绵绵,斜斗历高天。

露浩空山月,风秋洞壑泉。

饥鼯啼远树,暗鸟宿长川。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答徐四萧关别醉后见投

萧关城南陇入云,萧关城北海生尘。

咄嗟塞外同为客,满酌杯中一送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感春

试登高台春,伏槛弄阳旭。

纡寂融密思,韶和洗纷瞩。

林暖花意红,墀薰草情绿。

感物深自负,萋萋杨□□。

形式: 古风 押[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