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卖书》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卖书的过程与心境。
首句“贝叶千翻粟一提”,以“贝叶”比喻书籍,形象地展现了书籍的繁多与珍贵,如同翻阅千片贝叶般不易。接着,“持经换饱笑僧尼”,描述了诗人以书籍换取食物的情景,与僧尼共享生活的场景,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与幽默感。
“僮书我亦王家作,偶散谁非大块泥。”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书籍的态度,无论是作为王室之物还是偶然散落的泥土,书籍都承载着知识与智慧,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里也暗含了诗人对书籍命运的感慨,无论其最终归宿如何,都能为人们带来精神的滋养。
“带草连年高纂述,中箱一日去筌蹄。”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书籍创作与整理的投入与热情,以及对书籍被销毁或遗忘的无奈与惋惜。诗人将自己与书籍紧密相连,仿佛书籍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而“去筌蹄”则暗示了书籍可能被遗忘或消失的命运。
最后,“聊堆剩本充高枕,一字不看眠日低。”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面对剩余书籍时的心态,他选择将这些书籍堆放在高枕之下,即使不再阅读,也能给予心灵慰藉。这反映了诗人对书籍的深厚情感和对知识的尊重,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书籍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情感,以及在卖书过程中所体现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