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翰苑书怀三首(其一)

沙草山低叫白翎,松林春雨树青青。

土房通火为长炕,毡屋疏凉启小棂。

六月椒香驼贡乳,九秋雷隐菌收钉。

谁知重见鳌峰客,飒飒临风鬓已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马祖常的《上京翰苑书怀三首(其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边塞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疆的独特风光与生活情境。

首句“沙草山低叫白翎”,以“沙草山”与“白翎”的对比,勾勒出边塞荒凉而辽阔的自然景观,白翎的叫声在空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松林春雨树青青”则转向了更为生机勃勃的景象,春雨滋润下的松林一片翠绿,展现出边疆虽有严酷,但也有生机盎然的一面。

接着,“土房通火为长炕,毡屋疏凉启小棂”描绘了边疆人民的生活场景。土房与毡屋是边疆常见的居住形式,通过“通火”和“启小棂”这样的细节,展现了人们在艰苦环境中的智慧与适应能力。

“六月椒香驼贡乳,九秋雷隐菌收钉”则进一步展示了边疆独特的物产与生活方式。六月的椒香与驼乳,九月的菌收,这些都与边疆的地理环境紧密相关,体现了边疆生活的独特魅力。

最后,“谁知重见鳌峰客,飒飒临风鬓已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感慨。在飒飒的秋风中,诗人仿佛又见到了曾经的边疆朋友,岁月的痕迹在鬓发间显现,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疆的自然风光、生活习俗以及诗人对过往的怀念,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258)

马祖常(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回族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 字:伯庸
  • 籍贯:元代色目
  • 生卒年:1279~1338

相关古诗词

上京翰苑书怀三首(其二)

门外春桥漾绿波,因寻红药过南坡。

已知积水皆为海,不信疏星又隔河。

酒市杯陈金错落,人家冠簇翠盘陀。

薰风到面无蒸暑,去鸟长云奈客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上京翰苑书怀三首(其三)

万里云沙碣石西,高楼一望夕阳低。

谷量牛马烟霞错,天险山河海岱齐。

贡篚银貂金作藉,官窑磁盏玉为泥。

未央殿下长生树,还许寻巢彩凤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次韵王参议寄上京胡安常诸公二首(其一)

石甃冰澌古不消,广寒张乐喜闻《韶》。

五防戏马春旗合,百队回龙晓仗朝。

阊阖门高承藻井,番禺县远贡鲛绡。

年年载笔陪京道,题柱相如又过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次韵王参议寄上京胡安常诸公二首(其二)

省中温树昼阴阴,郎署熏衣尽麝沈。

星近紫垣明上界,日行黄道对天心。

和鸾秋驾车尘静,佩玉朝鸣漏水深。

好乞龙门滩上石,种桐千尺断为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