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至诚行乐

溪回荡云容,虬松势妖矫。

日月摩高巅,石瘦青苔老。

科头信芒鞋,临风恣幽讨。

箕踞憩云根,苍翠午阴悄。

触目与神谋,精理扩怀抱。

得意已忘言,隔涧闻幽鸟。

邃壑古烟深,呼童觅瑶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山林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溪流、虬松、日月、石径、青苔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首句“溪回荡云容”,描绘了溪水在山间蜿蜒流淌,云雾在其间缭绕,展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接着,“虬松势妖矫”一句,通过“虬”字形象地描绘了松树的形态,既突出了其古老坚韧的生命力,又赋予了它一种灵动的姿态。

“日月摩高巅,石瘦青苔老”两句,将日月与高山相映衬,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同时,通过“石瘦青苔老”这一细节,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科头信芒鞋,临风恣幽讨”描绘了诗人的行踪,他头戴斗笠,脚穿芒鞋,随风漫步于山林之中,自由自在地探索着自然的奥秘。这种放旷不羁的形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箕踞憩云根,苍翠午阴悄”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在山林中的悠闲自得。他盘腿坐在山石之上,享受着午后静谧的时光,周围是苍翠欲滴的树木和清凉的树荫,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触目与神谋,精理扩怀抱”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的深刻交流,通过观察和感受,心灵得到了升华,对宇宙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得意已忘言,隔涧闻幽鸟”则是对诗人内心状态的生动描绘。当他沉浸在自然之美中时,已经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语言似乎变得多余,唯有远处的鸟鸣声,成为了这宁静时刻的背景音乐。

最后,“邃壑古烟深,呼童觅瑶草”则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深邃幽远的画面,仿佛引导读者跟随诗人一同深入山林深处,寻找那传说中的仙草,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充满了诗意和哲思。

收录诗词(1263)

戴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王郎中兰谷古槐堂二首(其一)

好鸟偕其侣,同飞复同止。

志士抱奇情,慨然慕知己。

白璧委泥涂,光辉非始初。

遇者弃不顾,难言兹器殊。

伏枥上峻阪,老骥愁日晚。

伯乐一下车,众乃惊奇罕。

两物不相关,契合诚良难。

磁石与铁俱,安得不留连。

形式: 古风

题王郎中兰谷古槐堂二首(其二)

兰谷居兰阳,高卧古槐堂。

堂中午梦醒,蚁视侯与王。

种槐槐成樾,培根根固结。

花叶荡清风,吹香香不绝。

上有鸾凰雏,栖托长自娱。

文彩华且丰,口衔瑞国图。

振翮辞故巢,高飞来上都。

上都罗俊彦,君子将豹变。

枉驾戾蓬蒿,遂此平生愿。

形式: 古风

题倚松观瀑图

高松摩穹苍,虬龙日吟啸。

飞泉激云厓,终古长浩浩。

高士遣俗情,倚松发长啸。

松老色不凋,泉清净怀抱。

爱此山中泉,熟兹松间道。

清兴嵓壑知,谁与君同好。

形式: 古风

燕山古迹四首(其一)

昭王筑金台,折节延奇士。

乐毅感主知,功业从此始。

骐骥不见收,盐车困将死。

古来英俊人,零落随荒枳。

千春感我心,重士昔如此。

凭眺动遐思,落日下颓址。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