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孟洋为悼念其子而作,情感深沉,哀婉动人。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丧子之痛的深刻与持久。
首联“吾儿死别经春久,生日今来哭汝坟”,开篇即点明了主题——儿子离世已有一年多,今日是他的生日,却只能在墓地前哭泣怀念。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儿子的深切思念和无尽哀伤。
颔联“秀骨清眉泉路隔,娇啼涩语梦时闻”,进一步描述了对儿子的回忆。儿子生前的秀美骨骼、清秀眉眼仿佛还在眼前,但如今阴阳相隔,只能在梦中偶尔听到他娇嫩的啼哭和含糊的话语。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生前的欢声笑语与现在的寂静无声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与无奈。
颈联“烟林叶暗莺初鷇,草径花稀蝶自群”,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寄托哀思。春天的烟雾笼罩着树林,树叶暗淡,黄莺刚刚孵化;小径上的花朵稀疏,蝴蝶独自成群。这些景象既描绘了季节更替的自然之美,也隐喻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尾联“魂气可能游我侧,须惊愁鬓雪纷纷”,表达了诗人对儿子灵魂可能来访的期待,同时也担心自己日渐苍老,无法承受更多的悲伤。这一句既有对亡灵的呼唤,也有对时光流逝、生命易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哀而不伤的情感,通过具体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丧子之痛的复杂情感,让人感同身受,深受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