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十三学绣罗衣裳,自怜红袖闻馨香。

人言此是嫁时服,含笑不刺双鸳鸯。

郎年十九髭未生,拜官天下闻郎名。

车马骈阗贺门馆,自然不失为公卿。

是时妾家犹未贫,兄弟出入双车轮。

繁华全盛两相敌,与郎年少为婚姻。

郎家居近御沟水,豪门客尽蹑珠履。

雕盘酒器常不干,晓入中厨妾先起。

姑嫜严肃有规矩,小姑娇憨意难取。

朝参暮拜白玉堂,绣衣著尽黄金缕。

妾貌渐衰郎渐薄,时时强笑意索寞。

知郎本来无岁寒,几回掩泪看花落。

妾年四十丝满头,郎年五十封公侯。

男儿全盛日忘旧,银床羽帐空飕飗。

庭花红遍蝴蝶飞,看郎佩玉下朝时。

归来略略不相顾,却令侍婢生光辉。

郎恨妇人易衰老,妾亦恨深不忍道。

看郎强健能几时,年过六十还枯槁。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十三岁时开始学习绣制华丽的罗衣,自怜红袖间散发出的香气。
人们说这是出嫁时穿的衣服,我含笑而不刺绣鸳鸯图案。
那时郎君十九岁,还未长出胡须,因才华出众而被授予官职,名声远扬。
宾客如云来祝贺,他注定会成为显赫的公卿。
那时我家尚未贫穷,兄弟姐妹出行都有双辆马车。
我们曾共享繁华,少年时期的婚姻如此美好。
郎君家靠近皇宫的御沟,贵客们常踏着珠履来访。
家中宴席上酒器常空,清晨我独自进入厨房忙碌。
婆媳关系严谨,小姑子天真活泼难以捉摸。
早晚在华丽的厅堂拜见,身着绣衣,金线交织。
我容貌衰退,郎君对我渐渐冷淡,笑容中带着寂寥。
我知道郎君本性不畏艰难,看着花开花落,多次暗自垂泪。
我四十岁时,满头银丝,郎君五十岁已封侯。
男子在全盛时期容易忘记旧情,昔日的银床羽帐只剩凄凉。
庭院花开,蝴蝶纷飞,我看着郎君佩玉入朝。
他回来后对我疏远,反而让侍女显得光彩照人。
郎君怨恨女子易老,我也心痛,但不愿多言。
不知郎君还能健壮多久,六十岁后恐怕只剩下枯槁。

注释

绣罗衣裳:华丽的罗衣。
红袖:女子的红色衣袖。
嫁时服:出嫁时穿的衣物。
双鸳鸯:象征夫妻恩爱的鸳鸯图案。
髭:胡须。
车马骈阗:车马众多,形容热闹。
公卿:古代高级官员。
御沟水:皇宫附近的河流。
珠履:装饰有珠子的鞋子。
姑嫜:婆婆和婶婶。
白玉堂:指官府或豪华的厅堂。
丝满头:形容头发斑白。
银床羽帐:富贵人家的床帐。
飕飗:形容冷清、寂寞。
佩玉:古代官员佩戴的玉饰。
侍婢:侍候的婢女。
枯槁:形容衰老、憔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对于自己婚姻生活的回忆和感慨。她自豪地穿着精心绣制的衣裳,回想起年轻时因嫁妆而制作的美丽服饰。郎君在外有着不凡的成就,家中也充满了繁华与荣耀。诗中的女子细腻地描写了家庭生活中的点滴,如早起准备酒器、对待婆母的恭敬态度,以及年轻时的美貌和夫妻间的情感交流。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子的美貌渐衰,而郎君也开始变得疏远。诗中透露出一丝哀愁,女子试图通过强颜欢笑来掩饰内心的寂寞和不满。她对于丈夫年华老去、身材走样的担忧,以及对自己早逝青春的无奈,都在诗句中流露无遗。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一种无力感,意识到夫妻之间的感情可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得淡漠。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人生体验,展现了中国古代妇女对于婚姻、家庭以及个人价值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61)

陈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O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初前后在世。工诗,与上人灵一交游,唱答颇多。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二人登进士第;而他与韩愈、王涯等共为龙虎榜。后仕历东宫卫佐。《全唐诗》之三百四十八一卷传世

  • 籍贯:江东

相关古诗词

梁城老人怨

朝为耕种人,暮作刀枪鬼。

相看父子血,共染城濠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梓州与温商夜别

凤皇城里花时别,玄武江边月下逢。

客舍莫辞先买酒,相门曾忝共登龙。

迎风骚屑千家竹,隔水悠扬午夜钟。

明日又行西蜀路,不堪天际远山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喜雪上窦相公

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全似玉尘销更积,半成冰水结还流。

光添曙色连天远,轻逐春风绕玉楼。

平地已沾盈尺润,年丰须荷富人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湘君祠

二妃怨处云沈沈,二妃哭处湘水深。

商人酒滴庙前草,萧索风生斑竹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