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顺数方来兮,溯而上之洪荒。
今不必短兮,古不必长。
地有时而玄兮,天有时而黄。
知靡草之先秋兮,又当知乔松之傲霜。
知沧溟之连山兮,又当知大华之有长江。
朝云西暮云东兮,岂期悉避乎阳光。
入濛汜浴虞渊兮,又孰知其扶桑。
吾乌乎而折衷兮,但当付万化于茫茫。
这首宋朝程珌的《子时歌》以时间流转和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永恒、变迁与常新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描述从洪荒时代逆流而上的过程,暗示时间的无尽与循环。他提到地有四季更替,天有晴晦变化,以此象征人生的不同阶段和自然界的规律。
"知靡草之先秋兮,又当知乔松之傲霜",诗人提醒我们既要理解草木的生命周期,也要欣赏乔松坚韧不屈的精神。"知沧溟之连山兮,又当知大华之有长江",进一步强调了宇宙的广大与生命的多样性。
"朝云西暮云东兮,岂期悉避乎阳光",描绘了日出日落的自然现象,暗示世事如云,难以预料。"入濛汜浴虞渊兮,又孰知其扶桑",将日落比喻为沐浴在深渊的虞渊,而东方的太阳则象征着希望的源泉扶桑。
最后,诗人感慨"吾乌乎而折衷兮,但当付万化于茫茫",表达出在面对宇宙万物的变幻莫测时,个人应顺应自然,接纳生命的无常,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包容。
整体而言,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沉洞察。
不详
人道秋风长桂时,天台散种未为迟。
如君算到白榆窟,拣取南来第一枝。
宁须山泽论高平,但要曾餐石决明。
三世击钟敲石磬,十年学剑斮铜钉。
倘知狐祖天边去,肯向蛮奴脚底行。
更许野夫寻上著,十洲三岛一宫城。
汉列土宇封同姓,唐擢宗英持国柄,我宋膺图临海镜。
参天杞梓仙源盛,萧敷艾荣何足订。
去年曾说冬菹绿,今年蓼甲春盘簇,綵花金胜相辉属。
五色班衣佩苍玉,先奉庭帏千岁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