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见和(其二)

尘编何用朝朝看,新酿还须处处赊。

好事若能频载酒,不妨时复到杨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的《答见和(其二)》。诗中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友情与美酒的向往与珍惜。

“尘编何用朝朝看”,开篇即以“尘编”比喻陈旧的书籍,诗人似乎在说,那些古老的文献无需每日翻阅,暗示了他更倾向于享受当下生活,而非沉溺于过去或未来的思考。

“新酿还须处处赊”,“新酿”指的是新鲜酿造的美酒,“赊”则是赊欠的意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美酒的喜爱,愿意四处寻找并赊欠来品尝,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好事若能频载酒”,“好事”可以理解为美好的事情或聚会,诗人希望这些美好的时刻能够经常伴随着美酒,让欢聚更加尽兴,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不妨时复到杨家”,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邀请,希望可以不时地前往友人家中相聚,共享美酒佳肴,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相聚时光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阅读、饮酒、聚会等,传达了诗人对简单而快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二首(其二)

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

胜势未容秦地险,奇花仅比雒城优。

新丝出盎冬裘具,贡枣登场岁事休。

铃阁虚闲官酿熟,应容将佐得遨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秋祀高禖二绝(其二)

乾德年中初一新,颓垣破瓦委荆榛。

兴亡举坠干戈际,閒暇方知国有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次韵南湖清饮二首(其二)

坐客经年半已非,喜君重到暂相依。

不嫌爱酒樽频倒,只怕题诗纸屡飞。

耿耿幽怀谁与诉,徐徐细酌未应违。

从今更肯相过否,几误风吹白版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张安道生日二首(其二)

十载从公鬓似蓬,羡公英气老犹充。

生时别得星辰力,晚岁仍加鼎灶功。

世事不堪开眼看,劳生渐恐转头空。

问公试觅刀圭药,岁岁称觞此日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