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以诗来因次其韵送之

道言谁复书诸绅,潇湘江上逢斯人。

向来滨死入魑魅,胸腹洞然无甲鳞。

炎氛吹风作旗靡,玉楼倒影明蒿里。

孤心还逐冷云飞,历历长亭不知几。

圣王开了睹天庭,妙脱筌蹄合喙鸣。

个中无可无不可,智者亦迷何处名。

浑沌兼忘倏与忽,有口鼻如欣莫咄。

北山之北草堂深,怨鹤惊猿它自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名为《信中以诗来因次其韵送之》。诗中描绘了一幅充满哲理与自然景象交织的画面,通过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以及自然法则的深刻思考。

首句“道言谁复书诸绅”以疑问的语气引出主题,似乎在探讨某种超乎常理的真理或哲学思想,却无人能理解或记录。接着,“潇湘江上逢斯人”,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场景,诗人仿佛在江边遇到了某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暗示着某种精神上的相遇或启示。

“向来滨死入魑魅,胸腹洞然无甲鳞”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描述了主人公经历生死考验,内心变得纯净无邪,如同摆脱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一种超脱的状态。接下来,“炎氛吹风作旗靡,玉楼倒影明蒿里”描绘了一种超现实的景象,火焰般的气流吹动着旗帜,而玉楼的倒影在蒿草丛中显得格外明亮,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神秘氛围。

“孤心还逐冷云飞,历历长亭不知几”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由,如同孤云随风飘荡,穿越了无数的长亭,象征着心灵的旅程与探索。最后,“圣王开了睹天庭,妙脱筌蹄合喙鸣”揭示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认为圣明的君主能够开启通往天堂的大门,而真正的智慧在于超越语言与形式,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

“个中无可无不可,智者亦迷何处名”表达了对智慧与真理的探寻,认为在某些层面,存在与非存在之间并无绝对界限,即便是智者也可能迷失于追寻之中。“浑沌兼忘倏与忽,有口鼻如欣莫咄”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指出在混沌与清晰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而真正的智慧在于接纳并欣赏这种不确定性。

“北山之北草堂深,怨鹤惊猿它自物”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结尾,暗示了诗人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独特存在的尊重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独到见解,充满了深邃的哲学意味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送李方几仲司户

我迁汉阳居,君为建阳掾。

江山几千里,何当重会面。

身世波上萍,岁月弦上箭。

自古以叹嗟,不古乃独见。

为仁岂由人,弘道道该遍。

万生无终穷,同我一方便。

壑源春焙香,黄鹂静中啭。

简书有光阴,归坐亦可燕。

此事入高明,了了为君见。

舟车暂西东,勿受离情转。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题蒋彦回绯桃轩

何仙饥食王母桃,王母唤去瑶台高。

怀中核乃长生种,付与东君谁适遭。

蒋侯本是神仙族,扬州骑鹤飞游遨。

回也不愚愚故道,不肯钓海连六鳌。

变邓家田作蓝田,产玉成芝天所褒。

柳将眼觑竟何睹,花着心觅空自劳。

东风莫逆花柳外,洞然启尽扃鐍牢。

铺张云霞驻迟日,暖红牵梦春陶陶。

恍疑何仙只春是,衣绣还乡导旗旄。

蒲萄浪兀弄明月,宁比倒着宫锦袍。

从今结就千年实,食之工力逾圭刀。

闻说扬州鹤知得,鼓翼已先鸣九皋。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题成立道飞香阁

碧池千亩红莲花,敕书楼下醇儒家。

跻民仁寿逢主圣,欣与万邦无叹嗟。

六经变化天地阔,何处不可为生涯。

只今耆域在庭户,信手掇取皆灵芽。

气运回环助调燮,各正性命逾尘沙。

是渠病愈我亦愈,红莲影里薰风斜。

阴功乘香飞北极,上帝首肯群仙誇。

赠之丹桂一千尺,攀条直上凌苍霞。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少隐惠所尽潇湘雪景(其一)

永州城北十五里,二水初同为一水。

天花开玉满前飞,人在故人亭子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