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其二)寿范潼川并序

梦绕家山,曾访问、鹤林遗迹。

见老鹤、翩跹飞下,方瞳如漆。

蕙帐香消形色静,玉笙吹彻丰神逸。

梦醒来、忽记鹤归时,翁生日。南陌杖,东山屐。

红楼酒,青霄笛。料中梁何似,涪江今夕。

君不见洛阳耆英会,花前雅放诗闲适。

独北都、留守未归来,七十一。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翻译

梦境常常萦绕着故乡的山川,曾经探访过那鹤林的遗迹。
看见老鹤轻盈地飞翔而下,眼睛黑亮如漆。
香气淡去的蕙帐中,一切显得宁静,悠扬的玉笙声中,人物风采超逸。
梦醒后忽然想起鹤归的时刻,那是翁父的生辰。手持拐杖漫步南陌,穿着木屐游历东山。
红楼中的美酒,青天上的笛声。想来那梁间的景象,与涪江今晚何其相似。
您可曾记得洛阳的才子聚会,在花前吟诗作赋,生活闲适。
然而只有京城的留守官员还未归来,他已经七十一岁了。

注释

鹤林:指有仙鹤栖息的古老树林。
方瞳:形容眼睛黑白分明。
蕙帐:用蕙草编织的帷帐,代指清雅的居所。
玉笙:一种古代的竹制管乐器。
梁:屋梁,此处可能象征着回忆或想象中的场景。
涪江:中国西部的河流。
耆英:年高德劭的人。
留守:古代官职,负责守护京城。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吴泳的作品,名为《满江红·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

“梦绕家山,曾访问、鹤林遗迹。”开篇即设定了一种梦境中的场景,家乡的山川在梦中萦绕,诗人梦见自己访问了鹤林的遗迹。这两句通过“梦”这个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见老鹤、翩跹飞下,方瞳如漆。”在这段梦境中,诗人看到了老鹤优雅地飞翔,其眼神清澈如同涂上漆的器物。这里通过对老鹤形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出尘脱俗的意境。

“蕙帐香消形色静,玉笙吹彻丰神逸。”接着诗人描述了一个温馨而宁静的室内场景,帐中的香气已消散,帐中人的面容安静。玉笙(一种古代乐器)吹奏出的旋律清脆悦耳,使得心灵得到释放和享受。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宁静与美好的生活状态。

“梦醒来、忽记鹤归时,翁生日。”梦醒后,诗人突然想起了老鹤归巢的时刻,这恰好是父亲寿辰之日。这里通过对时间点的提及,将梦境和现实联系起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珍视。

“南陌杖,东山屐。”随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行走于自然山川之间的情景,手持拐杖在南北山间游历。这是诗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与梦境中的宁静相呼应。

“红楼酒,青霄笛。”接着又描写了宴会与音乐的场面,红楼之上举行着宴饮,青霄(天空)中传来了笛子的声音。这两句通过对色彩和声音的细腻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欢乐而高雅的氛围。

“料中梁何似,涪江今夕。”诗人随后提出了一个比喻性的问题,询问中梁(可能指某种建筑或景致)的美好是否能与涪江之上今晚的风光相媲。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光和环境的赞赏。

“君不见洛阳耆英会,花前雅放诗闲适。”最后两句则是对朋友的一种提醒或邀请,诗人希望对方不要忘记洛阳城中年长之人的聚会,那里在花前自在地吟诵着诗歌,享受着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梦境和现实的交织,以及对自然、音乐、宴饮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同时,这也是一种对友情和亲情的颂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收录诗词(318)

吴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 字:叔永
  • 籍贯:潼川
  • 生卒年: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仓江分韵送晏钤干词

元帅筹边,谁肯办、向前一著。

大丞相、孙儿挺伟,素闲兵略。

杨柳依依烟在眼,檀车啴啴春浮脚。

更何妨、二十五长亭,横冰槊。登剑栈,怀关洛。

机易去,愁难割。岂而今全是,从前都错。

鹿走未知真局面,兽穷渐近空篱落。

早经营、勋业复归来,江头酌。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鹊桥仙.寿崔菊坡

二童一马,素琴独鹤,长与仙翁为伴。

自从分付益州来,便蔚有、隆中人望。

边烽白羽,军符赤籍,弄得不成模样。

愿公福德厚如山,为扶起、坤陲一半。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古有所思

我思至人,游心唐虞之帝廷。

上下数千载,迥如云霄畴与京。

皋夔礼乐表世则,克绍周孔流芳声。

斯文在兹幸不坠,亘古永怀惟六经。

形式: 古风

叩棺歌

信叟归去来,三界无安不可住。

西方净土有莲胎,愿去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