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吴与弼所作,名为《族叔父仲学先生春月承访弼时赁房方定兹别数月矣有怀寄诗》。诗中表达了对族叔父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忆昨烟花暖正繁,远劳玉趾到山间”,回忆起往昔温暖花开的季节,族叔父不辞辛劳,特意来到山间探访。这里运用了“烟花”这一意象,生动描绘出春日花团锦簇的景象,同时也暗含着对叔父来访的喜悦之情。
颔联“寓居踪迹应方定,入道工夫总未閒”,描述了自己在山间寓居的生活状态。虽然生活已经安定下来,但追求道义和学问的路途却从未停止。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修身养性、追求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
颈联“囊里有书供月眼,樽前无酒醉春颜”,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以书籍为伴,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虽无美酒助兴,但春日美景已足以令人心醉。这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也流露出他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珍惜。
尾联“别来新趣知多少,透彻灵台第几关”,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叔父的思念。分别后,不知又经历了多少新的体验与感悟,心灵深处的探索之路似乎永无止境。这里“灵台”比喻内心世界,“第几关”则暗示了修行或探索过程中的层层深入,体现了诗人对自我认知和精神成长的不断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亲情、自然、学问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道路的不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