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叔父仲学先生春月承访弼时赁房方定兹别数月矣有怀寄诗

忆昨烟花暖正繁,远劳玉趾到山间。

寓居踪迹应方定,入道工夫总未閒。

囊里有书供月眼,樽前无酒醉春颜。

别来新趣知多少,透彻灵台第几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吴与弼所作,名为《族叔父仲学先生春月承访弼时赁房方定兹别数月矣有怀寄诗》。诗中表达了对族叔父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忆昨烟花暖正繁,远劳玉趾到山间”,回忆起往昔温暖花开的季节,族叔父不辞辛劳,特意来到山间探访。这里运用了“烟花”这一意象,生动描绘出春日花团锦簇的景象,同时也暗含着对叔父来访的喜悦之情。

颔联“寓居踪迹应方定,入道工夫总未閒”,描述了自己在山间寓居的生活状态。虽然生活已经安定下来,但追求道义和学问的路途却从未停止。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修身养性、追求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

颈联“囊里有书供月眼,樽前无酒醉春颜”,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以书籍为伴,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虽无美酒助兴,但春日美景已足以令人心醉。这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也流露出他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珍惜。

尾联“别来新趣知多少,透彻灵台第几关”,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叔父的思念。分别后,不知又经历了多少新的体验与感悟,心灵深处的探索之路似乎永无止境。这里“灵台”比喻内心世界,“第几关”则暗示了修行或探索过程中的层层深入,体现了诗人对自我认知和精神成长的不断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亲情、自然、学问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道路的不懈探索。

收录诗词(1489)

吴与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腊月望日作

欲到大贤地,须循下学工。

文章深讲贯,道德细磨砻。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

春夜

十年踪迹寓神州,故国归来更百忧。

事业有期空仰古,浮沉无计却随流。

谁怜白日难停驭,自觉秋霜易到头。

多少慇勤孤负也,欲从何处觅同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宿白梅洲

道傍茅屋是谁家,薄暮东来一税车。

败壁不堪题姓字,时从篱槿看秋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题柏

润色还因带雨荣,柔枝未许拂云横。

风霜莫厌多经历,自古良材老始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