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经小石寺

桑乾河畔寺,门对战场开。

乱后僧多去,雨中客独来。

霜笳连磬院,野烧到经台。

无计平边塞,尘心空自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后寺庙的荒凉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留下的痕迹与寺庙的萧瑟氛围。

首联“桑乾河畔寺,门对战场开”,点明地点,将寺庙置于战后的背景之下,暗示了这里曾是冲突的中心,如今却成了静谧的所在。通过“门对战场开”这一描述,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变迁的无奈。

颔联“乱后僧多去,雨中客独来”,进一步描绘了战后寺庙的冷清。在战乱之后,僧侣们或许因避难或恐惧而离去,留下的是孤独的访客在雨中徘徊。这不仅反映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体现了寺庙作为精神寄托场所的暂时性与脆弱性。

颈联“霜笳连磬院,野烧到经台”,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凄凉与荒废。霜笳(寒笳)与连磬(连续敲击的钟声)交织在一起,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哀伤与时间的流逝。而“野烧到经台”则形象地描绘了战火蔓延至寺庙的边缘,破坏了原本庄严的经书存放之处,更增添了悲凉之感。

尾联“无计平边塞,尘心空自哀”,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解决边疆问题的无奈与内心的哀愁。在经历了战乱与寺庙的荒废之后,诗人意识到和平的可贵,但面对现实的无力感,只能以“尘心空自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慨与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后寺庙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战争对社会、宗教以及个人心灵的深刻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收录诗词(564)

杨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雪后见树凇二首(其一)

未到春风里,忽惊树树花。

寒光凝涧壑,野气乱烟霞。

远路归樵子,何枝栖暮鸦。

伫看消曙色,错认是瑶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雪后见树凇二首(其二)

开门看霁雪,似雾复如花。

自讶非玄圃,何缘得素霞。

占年知大有,施食到饥鸦。

为爱千林色,浑忘两鬓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詶纪山见寄韵

别离二十载,书到见交情。

始信山居好,益怜诗韵清。

花开宋玉宅,云抱楚王城。

何处思君切,秋高古北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戊戌冬日送王医北游

京国别多日,故乡重会时。

青囊术益妙,白社许相随。

鲸海波涛在,人寰岁月驰。

那堪又北去,风雪正离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