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石

很石泠泠夕照红,千秋人想武侯风。

三分画在茅庐下,一策谋诸野寺中。

岂与阵图同作用,从无云触抱鸿濛。

似羊倘是神仙物,已破曹瞒合论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历史画卷,通过对“很石”这一意象的渲染,巧妙地融入了对三国时期诸葛亮(武侯)的追思与敬仰。诗中的“很石泠泠夕照红”,以夕阳映照下的石头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时间的流逝感,暗示着诸葛亮虽已逝去千年,但其精神与事迹仍被后人铭记。

“千秋人想武侯风”一句,直接表达了人们对诸葛亮智慧与品德的长久怀念,将他比作永恒的风,意味着他的影响深远且持久。接下来,“三分画在茅庐下,一策谋诸野寺中”两句,通过“茅庐”与“野寺”的对比,形象地展现了诸葛亮在民间的隐居生活与他在政治舞台上的运筹帷幄,既体现了他的谦逊与淡泊名利,也凸显了他的政治远见与军事才能。

“岂与阵图同作用,从无云触抱鸿濛”则进一步强调了诸葛亮的战略思想与传统兵法的不同之处,他更注重的是策略与人心的把握,而非单纯的战术运用。这句诗也暗含了对诸葛亮超凡智慧的赞美,以及对其战略思想深远影响的肯定。

最后,“似羊倘是神仙物,已破曹瞒合论功”以“羊”这一形象比喻诸葛亮,暗示他如同神仙一般,拥有非凡的能力与智慧,能够破解曹操的阴谋,维护蜀汉的安定。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极高评价,也体现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与高尚品德,也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敬仰之情,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咏史佳作。

收录诗词(361)

梁以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西湖

二月风和放小桡,分明如画不能描。

两山中立开双井,一水平铺过六桥。

转眼楼台天半出,照人花草路争娇。

微吟独倚残阳外,谁是林逋鹤为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范蠡湖

功成归隐计非疏,又有聪明狎老渔。

乌啄晴天何处避,采螺阴雨此中居。

风吹柳岸依依在,烟暗湖田漠漠馀。

一笑吴宫春尽沼,不妨身寄水云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浣纱江

苧萝山下一边明,话到西施众尚惊。

人世却难无所遇,女儿能用有功名。

笑倾吴国心殊苦,颦在东村貌欲争。

我自往来浣纱口,秋风疏雨见兰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易水

曾饯荆轲两岸愁,至今风雨不胜秋。

沙非博浪成锥立,水向黄河变血流。

乱国合纵心易散,危时知己命难酬。

芦花日落渔人老,犹唱悲歌倚钓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