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念奴娇·松针》由清代诗人钱湘所作,描绘了冬日月光下松针的独特景象,以及其与春色、桃李的对比,展现了松针的坚韧与静美。
首句“凉霄月影,照碧纱窗外,刺来欲逗”,以月光洒在碧纱窗外,仿佛要挑逗松针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冬心深护寒风里,正是缝裳时候”两句,将松针比作冬日的守护者,它们在寒冷中生长,如同缝制衣物般坚韧不拔,赋予了松针以生命力和象征意义。
“云软铺绡,雪深卷絮,乞与苍髯瘦”三句,通过细腻的比喻,将松针与云、雪、苍髯(老者的胡须)相联系,进一步凸显了松针的柔软与坚韧并存的特质。这里不仅描绘了松针的形态,更赋予了其一种超然物外的气质。
“针神谁擅,天衣无缝能就”两句,将松针比作针神,赞美其技艺之高超,能够创造出如同天衣无缝般的完美作品,表达了对松针独特魅力的赞叹。
“却怪春色年年,名园桃李,毕竟谁工绣”四句,通过对比春日的桃李与松针,强调了松针虽不显眼,但其内在的坚韧与美丽同样值得赞美,暗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和谐共生。
“偏是翠钗甘寂寞,依旧空空妙手”两句,以翠钗(古代女子头饰)的寂寞与松针的空空妙手相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松针的独立与内敛之美,同时也暗含了对松针孤独坚守精神的颂扬。
“制芰成衣,纫兰为佩,或是同心友”三句,通过制芰(菱角叶)成衣、纫兰(兰花)为佩的比喻,表达了松针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以及它可能成为志同道合之人的象征。
最后,“离离山上,绿苗新吐还又”两句,以山上绿苗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永恒,呼应了诗的主题,表达了对松针及其所代表的生命力和坚韧精神的深深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松针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命坚韧与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