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西北有高楼

高楼矗层云,清夜焚兰熏。

素帏先受月,悄然照罗裙。

借问月中人,顾我何殷勤。

相怜必同病,各自爱清芬。

月即不自语,我意转自殷。

中心如皎月,清光常为君。

天边见月光,千里忆离群。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鉴赏

此诗《拟西北有高楼》由清代诗人朱鼎鋐所作,描绘了一幅高雅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高楼矗层云”,以“矗”字生动地描绘了高楼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壮观景象,营造出一种高远、超脱的氛围。接着,“清夜焚兰熏”一句,将夜晚的静谧与兰花的香气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意境,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素帏先受月,悄然照罗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美丽。月光透过轻柔的帷幔,静静地洒在罗裙之上,既表现了月色的柔和与细腻,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纯净与美好。这里运用了“先受月”的细节描写,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时间的流动感。

“借问月中人,顾我何殷勤”两句,通过主人公对月中的想象,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月中的“人”既是虚幻的,又是真实的象征,它既是友人的化身,也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寄托。通过“殷勤”二字,展现了主人公对友人的关怀与思念之深。

接下来的“相怜必同病,各自爱清芬”两句,揭示了友情的真谛——理解与共鸣。无论是身处何方,只要心灵相通,就能感受到对方的痛苦与快乐,共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这里的“清芬”不仅指自然界的花香,更象征着纯洁、高尚的人格魅力。

“月即不自语,我意转自殷”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即使月亮不说话,但主人公的心意却更加浓烈,这不仅是对月的赞美,更是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呼唤。通过对比,突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强烈与执着。

最后,“中心如皎月,清光常为君”两句,以月亮为喻,表达了主人公内心如同明月般纯净、明亮,时刻为远方的友人照亮前行的道路。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也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

“天边见月光,千里忆离群”作为结句,将思绪拉回现实,虽然相隔千里,但心中始终挂念着远方的朋友。月光成为了连接彼此情感的纽带,无论距离多远,这份情谊都将如同月光一般,永远照亮彼此的心田。

整首诗通过对高楼、月光、清风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友情、思念等情感的细腻刻画,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真挚情感的珍视与颂扬。

收录诗词(3)

朱鼎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贡生。著有《丰岩诗钞》。○丰岩性孝友,尝成《孝经补注》,私淑陆清献公,尝成《理学渊源录》,不欲以诗名也。而诗亦近唐贤风格,朱竹垞先生于后辈中每推奖之

  • 字:楚祯
  • 籍贯:浙江海盐

相关古诗词

雨后放舟

小壑连旬里,轻桡泛绿溪。

春寒花信晚,水涨野桥低。

漠漠烟中柳,胶胶午后鸡。

乱云飞不尽,又过夕阳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秋斋杂兴

触景皆堪适,惟秋更洒然。

白云飘似絮,空水碧于天。

渐觉轻绡爽,浑忘小扇捐。

谁怜凭吊客,犹有《续骚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客中除夕次结苍韵

驹影难留住,惊看岁又更。

星河低远树,霜柝急高城。

旅食乡心切,浮踪世累轻。

宁知寒漏下,春已逐愁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闻角

银汉淡遥空,边声四野同。

高城吹早月,孤枕动秋风。

地白驱原鹿,云黄断塞鸿。

今宵乡思远,砧杵万家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