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拟西北有高楼》由清代诗人朱鼎鋐所作,描绘了一幅高雅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高楼矗层云”,以“矗”字生动地描绘了高楼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壮观景象,营造出一种高远、超脱的氛围。接着,“清夜焚兰熏”一句,将夜晚的静谧与兰花的香气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意境,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素帏先受月,悄然照罗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美丽。月光透过轻柔的帷幔,静静地洒在罗裙之上,既表现了月色的柔和与细腻,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纯净与美好。这里运用了“先受月”的细节描写,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时间的流动感。
“借问月中人,顾我何殷勤”两句,通过主人公对月中的想象,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月中的“人”既是虚幻的,又是真实的象征,它既是友人的化身,也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寄托。通过“殷勤”二字,展现了主人公对友人的关怀与思念之深。
接下来的“相怜必同病,各自爱清芬”两句,揭示了友情的真谛——理解与共鸣。无论是身处何方,只要心灵相通,就能感受到对方的痛苦与快乐,共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这里的“清芬”不仅指自然界的花香,更象征着纯洁、高尚的人格魅力。
“月即不自语,我意转自殷”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即使月亮不说话,但主人公的心意却更加浓烈,这不仅是对月的赞美,更是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呼唤。通过对比,突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强烈与执着。
最后,“中心如皎月,清光常为君”两句,以月亮为喻,表达了主人公内心如同明月般纯净、明亮,时刻为远方的友人照亮前行的道路。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也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
“天边见月光,千里忆离群”作为结句,将思绪拉回现实,虽然相隔千里,但心中始终挂念着远方的朋友。月光成为了连接彼此情感的纽带,无论距离多远,这份情谊都将如同月光一般,永远照亮彼此的心田。
整首诗通过对高楼、月光、清风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友情、思念等情感的细腻刻画,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真挚情感的珍视与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