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州道中望峨眉山

平生雅识看山趣,十丈红尘苦缚住。

峨眉山下宦经年,未到峨眉最高处。

朅来仍走眉州道,山容如旧人容老。

山神怜我梦魂劳,特开一角浮云晓。

初如旭日悬层光,金轮五色阳乌翔。

继疑蜃气现楼阁,玉女面面开晴窗。

我欲从之朝帝阙,天门轶荡群仙揖。

左驾青虬石凤皇,半途横被罡风折。

纱縠溪流纱觳纹,苏家故宅今犹存。

独惜坡公富笠屐,黄州雨雪登州云。

判杭知颍琼儋谪,海外犹留鸿爪迹。

咫尺家山竟未登,千古峨眉笑岑寂。

乃知山水平生缘,一游一览非偶然。

公如魂魄犹恋此,与公芒鞋竹杖跻其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董贻清的《眉州道中望峨眉山》描绘了诗人对峨眉山的深深向往和未能亲至山顶的遗憾。首句“平生雅识看山趣”表达了诗人一生对山水之美的独特见解和喜好。然而,“十丈红尘苦缚住”又暗示了世俗生活的羁绊使他难以摆脱。

诗人曾长期在峨眉山下为官,却未曾登顶,“峨眉山下宦经年,未到峨眉最高处”流露出对未能亲身领略山巅景色的惋惜。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再次途径眉州时,山景依旧而人事已非,“山容如旧人容老”,感叹岁月的流逝。

“山神怜我梦魂劳,特开一角浮云晓”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神以情感,表达山神理解诗人的疲倦,特意在清晨云雾中露出一角美景。诗人通过比喻,将山景描绘得如旭日东升、蜃楼幻境般瑰丽,但试图朝拜天宫的愿望却被罡风阻拦,象征仕途的艰难。

最后,诗人提到苏轼故居和自己的贬谪经历,以及未能登家山的遗憾,“咫尺家山竟未登,千古峨眉笑岑寂”。诗人领悟到,与峨眉山的缘分并非偶然,而是平生之志的体现。他以对苏轼的怀念,表达出对山水的执着追求,希望能如苏轼一般,穿着芒鞋竹杖,最终登临峨眉山巅。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2)

董贻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靖江城楼

皂雕风卷戍楼烟,官鼓催人又一年。

如此头颅明镜里,向谁肝胆宝刀前。

江山灵气归屠狗,乡国愁心付杜鹃。

有约钧天同日听,海东回首正茫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杨芝林刺史息园

宦海已倦游,言归谢华膴。

投簪返故园,经营成别墅。

依冈构丘壑,高低辟花圃。

涉趣有余欢,亭轩便容与。

林野娱清旷,看云倚杖拄。

虑澹轻外萦,山居胜绾组。

往时牧巴中,廉能用勤补。

兹脱世网羁,恬适情无岨。

我钦芝林翁,肥遁完出处。

游赏戾息园,佳景凭挹抒。

培植缅旧德,慈孙能述祖。

进退获居安,结庐爰得所。

形式: 古风

虞坂行

凉秋八月风卷沙,骅骝伏枥随盐车。

不立天闲行地上,迁延虞坂深咨嗟。

崎岖坂路艰前进,执辔乖逢徒辇躏。

忍屈气骨还清奇,休期支遁称神骏。

长嘶却立平原道,逐队驽骀龁枯草。

皮毛相士千古同,英雄塞上风尘老。

冀野纷腾望若云,孙阳未遇难空群。

顾盼据鞍犹示用,数奇谁识李将军。

形式: 古风

哀鸿嗷

官家饭肉丘陇积,玉渍珠膏污瓴甓。

长廊江海深百尺,后门永闭前门辟。

日曝雨淋走阛阛,抛砖击石血流臂。

无人识得歌哭意,鹅眼线环不忍弃。

有时晴翻眦裂匮,头掷形色不及嗟来食。于戏!

天昏地塞云蒙蒙,刀矛戈戟殷血红。

鸷鸟饥鹰出樊笼,此辈嗷嗷尚哀鸿。

君不见江南江北气郁郁,爨灶生蛙狐狸搰,朱门大厦无人乞。

又不见桃武前年虏火焚,取金攫帛如家人,钱船万斛沈江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