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孙廷兰郎中画四首(其二)

薰风杨柳绿成蹊,村巷无人鸟乱啼。

水漫西畴春事歇,草深南浦夕阳低。

经旬卧起门常掩,三径荒芜路欲迷。

丘壑经旬时渐少,高居应有醉中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乡村傍晚景象。首句“薰风杨柳绿成蹊”,以和煦的春风与翠绿的杨柳交织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暗示着季节的更迭与自然的活力。接着,“村巷无人鸟乱啼”一句,通过鸟鸣声的热闹反衬出村庄的寂静,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空灵的氛围。

“水漫西畴春事歇,草深南浦夕阳低。”这两句进一步展开画面,将视线转向广阔的田野与蜿蜒的河流,春日的生机似乎随着夕阳的西沉而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草木的茂盛与黄昏的静谧。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水漫”、“春事歇”、“草深”、“夕阳低”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暗含了时光流转、万物更替的哲理。

“经旬卧起门常掩,三径荒芜路欲迷。”这两句则聚焦于人物活动,通过描述主人公长时间闭门不出、道路荒芜的情景,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孤独与寂寞。这种生活状态虽看似与世隔绝,却也蕴含着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与追求。

最后,“丘壑经旬时渐少,高居应有醉中题。”诗人以丘壑(山岭)的减少象征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即使在隐居生活中,仍有创作与思考的空间。通过“醉中题”这一细节,既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也暗示了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与情感寄托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与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在繁华世界之外寻求心灵栖息地的渴望。

收录诗词(1151)

张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号:方洲
  • 籍贯:浙江海盐
  • 生卒年:1426—1496

相关古诗词

题孙廷兰郎中画四首(其三)

云物凄凉接晚晴,西风岩谷暮寒生。

山回古寺闻猿断,落叶疏林见客行。

斜日淡依孤岫没,野鸥閒傍钓船横。

南游记得湖亭路,白石沧波万里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孙廷兰郎中画四首(其四)

岩谷萧条草树平,万山深雪一人行。

望穷寥廓不知夜,独立苍茫无限情。

几处乡关游子梦,半林灯火读书声。

琼瑶满地天如海,欲驾灵飙访太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方节妇兵科给事中辅之母

沧波东去断魂归,镜里孤鸾静不飞。

宗祀有灵遗腹在,闺门多难一身微。

已甘白骨埋青野,肯许缁尘上素衣。

岂料旌封能待老,此生辛苦幸无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黄五禧还丰城

一别东吴又十年,相逢京国共依然。

浮名世事不长好,明月心期只自圆。

归梦欲迷南去路,乡书多问北来船。

窦家兄弟俱长健,事业应须各勉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