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闷兴》,是明代诗人孙蕡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因客居他乡而产生的愁绪,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无柰客愁愀不醒,谁怜新舍在南溟。”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客居之愁,仿佛那愁绪如同无法清醒的梦魇,难以摆脱。同时,诗人将自己新居的位置置于遥远的南方大海,暗示了与亲人相隔千里的距离,更添了几分孤独与无奈。
颔联“佳人花底占乌鹊,令弟沙边唤鹡鸰。”通过“佳人”与“令弟”的形象,分别代表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对兄弟情谊的怀念。佳人在花下,乌鹊占枝头,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令弟在沙边,鹡鸰呼唤,寓意兄弟间的深情厚谊。这两句诗以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温馨家庭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落差。
颈联“庾岭南来云漠漠,清江东下雨冥冥。”转而描写自然景象,云雾弥漫的山岭与雨幕笼罩的江面,营造出一种阴郁、沉闷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愁绪相呼应。这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对当前处境的不满。
尾联“几回吟罢空惆怅,谩对寒梅倒醁醽。”收束全诗,诗人多次吟诵,却只能徒增惆怅,面对寒冷的梅花,只能倒饮醁醽(一种酒),以酒浇愁。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现状的无奈接受。
整体而言,《闷兴》一诗通过对客居愁绪、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借酒消愁的细节,深刻地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在异乡生活的孤独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