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咏史》由宋代诗人赵鼎臣所作,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探讨了人性中的复杂情感与道德抉择。
首句“张汤忍死能偿怨”,提到张汤,汉代著名的酷吏,以严刑峻法著称。此句赞扬了张汤在面对冤屈时的坚韧与复仇的决心,展现了其对不公的强烈反抗精神。
次句“苏季横尸会报仇”,提及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此处可能借用了苏秦与苏厉兄弟的故事,他们曾以智谋帮助各国解决纷争。此句暗示了苏季(可能指苏秦)在某种情境下,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手段实现了报复或正义的实现。
第三句“利口有神君看取”,强调了言辞的力量,似乎是在说,即使是最尖锐的语言,也能像神明一般洞察人心,揭示真相。这句诗提醒人们,言语不仅能够影响他人,也能够反映自身的道德立场和价值观。
最后一句“盖棺犹解作戈矛”,意味着即便一个人去世,其精神或影响力仍能持续存在,如同戈矛般坚不可摧。这句话表达了对那些虽已离世但其思想、行为仍能激励后人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探讨了复仇、智慧、言语的力量以及个人精神的永存,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人性及历史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