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吴宽的挽章,表达了对刘文安公的深深敬仰和哀悼之情。首联“裕陵初策士,高步入词林”描绘了刘公早年才智出众,进入文学领域;“科第前无几,声华直至今”赞扬其科举成就显著,名声流传久远。
接下来,诗人将刘公与唐代的陆贽和汉代的刘歆相提并论,强调他的学问和影响力。刘公的学术研究深入,如“羲经千古学”,而他的政治抱负则体现在“制虏无三表,匡君有六箴”。
吴宽感慨刘公虽有才华,却未能在生前得到充分施展,如“紫垣初秉笔,白发未盈簪”,暗示其仕途坎坷。他对刘公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像霖雨般泽被天下,但遗憾的是,“瘁躬方几几,盛世已骎骎”,刘公未能看到盛世的到来。
挽章中提到刘公的去世如同“前楹梦”,令人痛惜,而“难将恶石针”则寓言其无法改变现实。对于刘公的身后事,人们表达了哀思,“礼官公谥议,士类杂哀吟”,墓碑上新题,家中仍有朝廷的赐金,象征其生前的荣耀。
最后,诗人感叹文坛的衰落和自己道路的起伏不定,同时寄语后辈,要学习刘公的品格和精神,因为“后辈夫何恃,先民最所钦”。《玉堂嘉话》一书记录了刘公的事迹,读来感人至深,让人不禁悲从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