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上陶然亭和壁间韵四章(其二)

谁将献馘戢鸮音,赤县纷纭竟陆沉。

焰助抱薪宁有济,危嬉巢幕亦何心。

颇奢倘在终存赵,韩岳无功待款金。

愧煞迂生虚寸补,杞人忧泪却难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吴曾徯创作的《大风上陶然亭和壁间韵四章》中的第二章。诗中以“大风”为背景,借以抒发对时局的忧虑与感慨。

首句“谁将献馘戢鸮音”,以“献馘”比喻献出敌人的首级,暗示战争的残酷;“戢鸮音”则以鸮鸟的叫声比喻战争的喧嚣,形象地描绘了战乱的景象。全句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与对和平的渴望。

“赤县纷纭竟陆沉”一句,以“赤县”指代国家,“纷纭”形容局势混乱,“陆沉”则比喻国家陷入困境。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深切忧虑。

“焰助抱薪宁有济”一句,以“焰助抱薪”比喻火势越烧越旺,而“宁有济”则表示这种行为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矛盾激化、问题解决无望的无奈与痛心。

“危嬉巢幕亦何心”一句,以“危嬉”形容在危险时刻仍嬉戏玩乐的人,而“巢幕”则比喻避难之所。全句表达了对那些在国难当头仍沉迷享乐、不顾国家安危的人的谴责。

“颇奢倘在终存赵”一句,以“赵”代指国家,表达了即使国家富强,但如果治理不当,最终也会走向衰败的观点。

“韩岳无功待款金”一句,以“韩岳”代指有能力的人,而“款金”则比喻贿赂。全句表达了对那些依靠贿赂获取职位、无真才实学的人的讽刺。

“愧煞迂生虚寸补,杞人忧泪却难禁”两句,以“迂生”自指,表达了自己虽有报国之心,却因能力有限而难以有效帮助国家的遗憾;“杞人忧泪”则出自典故,比喻不必要的担忧。全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与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虑,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收录诗词(34)

吴曾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大风上陶然亭和壁间韵四章(其三)

忍听离亭唱渭城,一鞭掉首任行行。

石痴曾上青山化,鸟怨终填碧海平。

醉酒记来金谷苑,题诗愁绝玉溪生。

短宵欹枕思谁觉,又看萧窗曙色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大风上陶然亭和壁间韵四章(其四)

苦吟漫说学阴伺,人海沉沦万辈过。

牛马指呼从世便,虫鸡得失定谁多。

西山望断苍茫影,燕市听残慷慨歌。

二十馀年真一梦,浪游那复计蹉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长安

凄绝长安万户砧,朔风凉信上衣襟。

穷愁维翰空磨铁,卧病相如早罢琴。

梦逐春遥牵半载,日随年永滞分阴。

更憎秋雨无聊甚,点滴分明碎客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咏古六截摅感

荐枕殷勤梦岂真,此生争奈负前因。

多才子建浑无赖,漫托川神赋感甄。

相留小住幸奇逢,忽动尘心意转慵。

恨煞天台轻一别,再来何处觅仙踪。

重访柴门杳莫开,桃花人面首频回。

题诗崔护空惆怅,为底今朝始一来。

青青垂柳旧条长,问讯章台几断肠。

怎奈任人攀折去,负心终竟是韩郎。

水嬉张处识婵娟,记取寻春订夙缘。

子满阴成来已晚,恼他负约杜樊川。

驿邸留书枉咄嗟,容华咫尺渺天涯。

恰怜肝胆深披处,忙到人间古押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