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都城邺城的追忆与感慨。诗人通过“玉马芝兰北,金凤鼓山东”两句开篇,以华美的意象勾勒出昔日邺城的繁华景象,仿佛那些珍贵的玉马、芝兰和金凤、鼓声依然在北、东两方回响,暗示着邺城曾经的辉煌。
接着,“旧国千门废,荒垒四郊通”两句转折,揭示了邺城如今的荒凉景象。昔日的繁华之地,如今只剩下废弃的门户,四周则是荒废的壁垒,展现出历史变迁的残酷与无情。
“深潭直有菊,涸井半生桐”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深潭中依然生长着菊花,而枯井中则长出了半生的桐树,这些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在荒废的环境中顽强生存,象征着自然界的坚韧与生命力。
“粉落妆楼毁,尘飞歌殿空”两句则聚焦于人类活动的遗迹。妆楼的粉饰已落,歌殿也变得空荡,这些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如今只剩下一片寂静与荒凉,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哀叹。
“虽临玄武观,不识紫微宫”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时空的隔阂。即使面对着玄武观这样的古迹,也无法辨识昔日的紫微宫,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遗忘。
最后,“年代俄成昔,唯馀风月同”两句总结全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尽管岁月如梭,往昔的一切都已成过去,但唯有风月依旧,象征着自然永恒不变的一面。整首诗通过对邺城今昔对比的描写,展现了历史变迁的深刻主题,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