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功盛德诗(其二)于皇

于皇武王,帝锡其猷。克奋神武,应天之求。

维眷乃顾,申命用休。狱讼讴歌,旁来不谋。

高视虞夏,嗣于有周。蠢尔小腆,昧天之灵。

弗念厥显,首干我经。龙旂东指,淮海惟清。

西狩三城,泽潞以平。

皇皇天声,如雷如霆,罔不震惊。

偏师四指,露檄旁招。负固衔璧,知几造朝。

凌江绝岭,曾不崇朝。蜀道失险,关烽聿销。

恢恢皇纲,周汉之后。唐嗣不武,实弛其纽。

自我维之,律此群丑。式相上帝,以奠九有。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在伟大的武王时期,上天赐予他智慧。他展现神勇,回应天意的期待。
深深眷顾着民众,再次发布命令,带来和平。法庭上充满歌声,四方之人无需商量就归顺。
他比虞夏还要崇高,继承了周朝的基业。那些小人胆敢妄为,无视天意的启示。
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显赫,竟敢冒犯我的法规。龙旗向东,象征淮海之地的清平。
西边的狩猎行动扩展到三座城池,泽潞地区得以平定。
上天的声音威严如雷鸣,震惊所有人。四面的军队出击,公开宣告征伐。
那些顽固的人带着玉璧投降,明智地选择朝见。越过长江和峻岭,只用了很短的时间。
蜀道失去了险阻,边关烽火熄灭。宽广的皇权得以恢复,继周汉之后。
唐朝的继承者缺乏武力,松弛了国家的纽带。我来整顿,约束这些恶徒。
遵循天道,管理这群败类。效法上帝,以稳固九州的秩序。

注释

皇武王:古代君主的尊称,指周武王。
锡:赐予。
猷:谋略,智慧。
蠢尔:形容愚蠢无知。
负固:依仗险要地势顽抗。
律:约束,管理。
九有: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鉴赏

这首诗歌颂了皇帝的英明与武功,展现了古典文学中对君主权威的崇高敬仰。开篇“于皇武王,帝锡其猷”两句,便设定了全诗的基调,表达了对于皇帝武力和智慧的赞美。诗中的“克奋神武,应天之求”强调了君主顺应天意、英勇果断的形象。

在“维眷乃顾,申命用休”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君主宽厚仁慈的一面,同时也传达出其权威和命令所带来的平静与安定。接下来的“狱讼讴歌,旁来不谋”则是对皇帝司法公正的赞扬。

诗人通过“高视虞夏,嗣于有周”一句,回顾了古代的辉煌历史,将当前的统治者与古圣先贤相提并论,表明其统治合乎传统和正统。紧接着,“蠢尔小腆,昧天之灵”则是对皇帝聪慧、洞察天命的颂扬。

“弗念厥显,首干我经”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于君主功业和教化的推崇,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文人的自谦之意。以下几句“龙旂东指,淮海惟清。西狩三城,泽潞以平。”则是对皇帝军事上的成就进行了夸张的描绘。

在“皇皇天声,如雷如霆,罔不震惊”中,诗人将君主的声音比作天威,让读者感受到其非凡的权力和震慑四方的能力。紧接着,“偏师四指,露檄旁招”则继续强化了这种观点。

接下来的几句“负固衔璧,知几造朝。凌江绝岭,曾不崇朝。”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引用,再次肯定了皇帝的英明和创业之功。诗中最后一段“蜀道失险,关烽聿销。恢恢皇纲,周汉之后。唐嗣不武,实弛其纽。”则是对历史变迁和王朝更替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现存政权的认同与期许。

在最后,“自我维之,律此群丑。式相上帝,以奠九有。”诗人似乎是在总结自己的心路历程,并将这种敬仰之情献给上天和宇宙秩序,以示对皇权的无限崇拜和服从。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对君主的颂扬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构筑了一种宏大而恢弘的意境,是一篇典型的歌颂君主功德的作品。

收录诗词(382)

华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日杂兴四首(其三)

客从远方来,遗我昭华管。

吹之幻人心,异境生虚窾。

磝磝青嶂横,决决春流满。

马蹄交狭斜,车毂错平坦。

士女竞芳辰,禽鱼荫修笴。

依微认涕笑,凌沉见纤短。

停吹欻泯灭,耽耽复空馆。

灵物信所直,顾恨知音罕。

形式: 古风 押[旱]韵

春日杂诗六首(其五)

三月行复至,青春坐侵寻。

飞花去寂寂,新叶来骎骎。

白日照芳草,荒园乱鸣禽。

朱颜任自老,安事累吾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春日杂诗六首(其二)

东风入我园,落落如急霰。

感之复携酒,抚树为三叹。

离离墙间草,满地不可践。

阴阳本无情,荣谢欲谁怨。

形式: 古风

春日杂诗六首(其三)

春晏百草秀,野花无复名。

悲哉桃李阑,念此聊掇英。

翩翩双飞蝶,天静午日晴。

悲忧浪自苦,有酒但知倾。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