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社集同岑梵则王说作柬屈翁山高望公诸子

西郭林泉异昔游,萧萧禾黍不胜秋。

路回野渚循绀殿,海引明霞结十洲。

佳节漫从戎马过,馀生愿傍法云休。

岩栖得共桃花隐,满载山光上小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西郭林泉之游的怀念,以及对当下景象的感慨。首句“西郭林泉异昔游”,点明了地点与时间的变迁,昔日的林泉之游已不再,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接着“萧萧禾黍不胜秋”一句,通过描写秋天田野中稀疏的庄稼,营造出一种荒凉寂寥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慨。

“路回野渚循绀殿,海引明霞结十洲”两句,转而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图。回环的道路旁是广阔的水泽,绀殿映衬其间,海天一色,明霞与云彩交织成十洲仙境,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美丽。

“佳节漫从戎马过,馀生愿傍法云休”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无奈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佳节虽至,却只能匆匆而过,似乎在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匆忙。诗人希望能够余生在佛法的庇护下,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最后,“岩栖得共桃花隐,满载山光上小舟”两句,以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隐居于山林之中,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满载山光的小舟,则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山水之间找到心灵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当下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憧憬。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思,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的独特情怀。

收录诗词(334)

张穆(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工诗,善画马,能击剑。壮年往来吴中,结交知名之士。后归隐罗浮山。所画山水有生气。年八十余,尚步履如飞。有《铁桥山人稿》

  • 字:穆之
  • 号:铁桥
  • 籍贯:明末清初广东东莞
  • 生卒年:1607—1688以后

相关古诗词

酬客

吾本罗浮鹤,孤飞东海东。

宁随南翥马,不逐北来鸿。

坐爱千年树,高如五尺童。

乘轩亦何苦,随意水云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姚菊里

独卧江林辙迹稀,清飔离芷愿多违。

正闻啼鸟迎宾至,不忍鸣榔送客归。

黄叶拂波秋作态,墨花盈榻日相依。

桥东更许寻谁过,此别悬悬在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小姬索赠

字字如珠散彩云,绿窗明月照清芬。

十三学得颦眉画,心爱含桃艳出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睡凫

浦溆萧萧澹远天,黄芦芳芷恣深眠。

迹同云雁嫌高慕,生近沙鸥共狎怜。

敛翼不同滋晚露,飞魂何处破寒烟。

閒庭弄墨图秋色,谱得栖情梦不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