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水哀十首(其六)》,由明代诗人李江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美好事物的哀思与感慨。
首句“瀛洲风冷梦中天”,以“瀛洲”这一传说中的仙岛为背景,暗示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或美好时光的向往与怀念。然而,“风冷”二字则透露出一种寒意和失落感,仿佛梦境中的仙境也经历了变迁,不再是当初那般温暖与美好。
接着,“仙境如何亦变迁”一句,直接点明了仙境的改变,无论是“玉树锦云”的繁华还是“春花秋月”的美丽,都已成为了过去,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寂寞与惋惜。
“青山色似伤炊臼,流水声中哭断弦”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青山比作受伤的炊臼,流水声比作断弦的哭泣,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在诗人眼中的哀伤与悲痛,进一步强化了主题情感的表达。
最后,“万古千秋从一别,瀛洲风冷梦中天”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永恒与瞬间、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一别之后,无论时间多么漫长,都无法弥补失去的美好,瀛洲的风依然寒冷,梦中的天依旧遥远,流露出一种无法挽回的遗憾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于逝去美好事物的深切哀悼,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时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