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的景象,通过对军阵、战马、兵器等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战争的紧张与激烈。从语言风格来看,这是一首典型的汉代以降的战事诗,颇具盛唐之音。
"校战出长杨,兵栏入斗场"一句,通过将军队比作林立的长杨,将战场比喻为斗兽的斗场,展现了战争的严酷和士兵的英勇。这两句话设置了整个诗篇的基调。
接下来的"置阵横云起,开营雁翼张",则是通过对军阵布置与天气变化的描写,增强了战争即将爆发的紧迫感。"门嫌磁石碍,马畏铁菱伤"一句,更具体地展示了战场上的阻碍和危险,突出了战争的残酷。
诗中还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如"龙渊触牛斗,繁弱骇天狼",通过神秘而强大的形象增添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感。"落星奔骥騄,浮云上骕骦"则是描绘战马奔驰的情景,展现了战争的迅猛与激烈。
"急风吹战鼓,高尘拥贝装"一句,以风和尘土来烘托战争的紧张气氛,而"骇猿时落木,惊鸿屡断行"则是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暗示了战争带来的恐慌与破坏。
最后几句"树寒条更直,山枯菊转芳。豹略推全胜,龙图揖所长",在表达了战争结束后的凄凉景象后,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和对战事的总结,表现出一种对战争结果的认同与赞美。
整首诗语言雄健,意境辽阔,是一篇颇具史诗气息的战争题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