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朝京师转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感而作

鼎沸图存仅十年,平生忠义在安边。

英雄不学万人敌,方寸长悬尺五天。

宣布曾分南国政,贤劳敢咏北山篇。

真心独有松堪比,臣节惟应老更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何真在洪武三年朝见京师后,被授予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的职务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忠诚与国家边防的深刻思考。

首联“鼎沸图存仅十年,平生忠义在安边”,开篇即点明了国家动荡不安的现状,以及诗人一生致力于守护边疆的信念。这里的“鼎沸”形象地描绘了社会动荡的局面,“图存”则表达了对国家存亡的关注。“平生忠义在安边”则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志向和追求,他的一生都致力于维护边疆的安全与稳定。

颔联“英雄不学万人敌,方寸长悬尺五天”,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价值观。他并不崇尚以力服人,而是强调内心的坚定与忠诚。这里的“方寸长悬尺五天”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国家的忠诚如同悬挂在天际的坚定信念,即使面对万难也不动摇。

颈联“宣布曾分南国政,贤劳敢咏北山篇”,回顾了诗人在南国的政治经历,以及他对于贤能之士的推崇和对北山篇章的赞颂。这里不仅体现了他对政治事务的参与和贡献,也表达了对贤才的敬仰和对文学艺术的欣赏。

尾联“真心独有松堪比,臣节惟应老更坚”,以松树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忠诚品质的自信和坚持。松树四季常青,坚韧不拔,象征着诗人无论年岁如何增长,其忠诚之心都将更加坚定。这一联深化了主题,将个人的忠诚与自然界的松树相联系,寓意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忠诚、国家、边防以及个人品格的深刻思考和执着追求,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历史价值。

收录诗词(4)

何真(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顺帝至正间为小官,后弃官归里。元末大乱,聚众保乡里,破海盗,守广州。擢广东行省右丞。明洪武元年廖永忠取广东,真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累官湖广布政使,封东莞伯

  • 字:邦佐
  • 籍贯:元明间广东东莞
  • 生卒年:?—1388

相关古诗词

洪武四年蒙宣回京钦差回广东收集军士道经梅关谒张公九龄诗

提兵昔过梅关北,奉命今还五岭东。

古庙尚留朱履迹,旧题羞见碧纱笼。

一天云气千山雨,万壑松声十里风。

谒罢相祠重回首,蓬莱宫阙五云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征蛮洞作

蛮烟漠漠障荆隈,日到天中尚未开。

中土尽皆沾露雨,荒边何足动风雷。

投鞭饮马黄河竭,指手挥戈华岳摧。

不识洗天风雨起,片霞犹得拟中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过龙潭峡

水落鼋鼍隐钓台,峡山风动野云开。

寒潭昨夜龙归晚,带得山前骤雨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自题淡轩

世乱缤纷我独遭,归来行径长蓬蒿。

探囊已觉黄金尽,绕舍惟看绿树高。

消闷每沽村店酒,禦寒空借故人袍。

掩门独坐凭谁问,白发萧萧两鬓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