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台感兴(其一)

晨坐柏台上,柏树阴且浓。

群鸦方蔽集,晓日初曈曈。

风吹柏树枝,玉露滴台中。

台下有芳葩,朝来不禁风。

一动尽披靡,况能保隆冬。

于焉重有感,使我德愈充。

若无岁寒操,对此亦何容。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清晨在柏树台上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同时也寓含了对个人品德修养的深刻思考。

首句“晨坐柏台上,柏树阴且浓”,点明了地点和时间,晨光初照,柏树浓荫,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接着,“群鸦方蔽集,晓日初曈曈”两句,通过乌鸦的聚集和初升的朝阳,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风吹柏树枝,玉露滴台中”描绘了微风拂过,柏树枝叶轻轻摇曳,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的情景,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随后,“台下有芳葩,朝来不禁风”则将视角转向台下的花朵,尽管朝露未干,但花朵却无法抵抗微风的侵袭,展现出自然界中生命面对挑战时的无奈。

“一动尽披靡,况能保隆冬”两句,诗人借花喻人,表达了对个体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品质的渴望。最后,“于焉重有感,使我德愈充。若无岁寒操,对此亦何容”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反思自身品德的修炼,强调了在困难面前坚守道德准则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17)

陈维裕(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柏台感兴(其二)

南国有佳人,安居在深闱。

贞静备淑德,婉娈多令姿。

中馈素所谙,女红亦其宜。

奈何家贫薄,良媒不相知。

桃夭未见赋,摽梅已愆期。

邻人为兴叹,彼心终不移。

嫁郎须柯斧,大节安可亏。

世间苟得者,视之良忸怩。

形式: 古风

寄弟养志

别汝一载馀,思汝心转切。

不知汝在家,所为何事业。

男儿贵立身,出处当豪杰。

汝志素云养,汝性亦不拙。

勉励方成人,优游总无益。

旦夕奉亲馀,无令废书籍。

青春不再至,岁月莫虚掷。

有司取人才,文章要矜式。

熟路驰轻车,任尔随所适。

非我私杜撰,乃我所亲历。

万里寄汝言,为我铭胸臆。

形式: 古风

送金少卿尊甫致南安太守归政

都门七月天气凉,榴花落尽杨叶黄。

送君载酒都门道,疋马此时思旧乡。

君家金陵江上住,家世冠裳朝夕聚。

蠹简牙签满几床,芝兰玉树当庭户。

自昔聪明夐不群,读书万卷思匡君。

三策袖中未及献,一官赞务摅忠勤。

九年出补南安守,籍籍声名满人口。

列郡官僚不敢欺,绕村黎庶皆耕耨。

黎庶耕耘岁每登,黄堂白昼清如冰。

门无私谒心常泰,狱少冤民讼不兴。

迩来考绩朝帝所,卧辙攀辕民父母。

共愿眼前留寇恂,毋令去后思何武。

黄门有子久鸣珂,远来相见情如何。

人争京国誇桥梓,君却还山慕薜萝。

平明跃马长安路,綵绳玉壶酒如乳。

遥波落木怆离情,明月白云引归趣。

凤皇山南白鹭洲,昔年别处今白头。

秣陵风景常在目,却羡长江天际流。

形式: 古风

送丘黄门甥林士元归闽

南闽九月天尚热,北京九月寒将迫。

北居南人却忆家,一日梁桥几人别。

君家旧住闽山陬,柴门流水清且幽。

薰风琴韵林间石,清昼书声松下楼。

黄门舅氏真儒者,每日相亲情更雅。

春山载酒共追随,曲几新诗兴来写。

一从去作青琐郎,螭头载笔侍君王。

几年会面不可得,万里相思道路长。

相思万里情无已,跋涉担簦游帝里。

都城城北忽相逢,倾盖论情一何喜。

朝回日日相欢娱,花下酌酒斟满壶。

长安晓月随吟步,公邸春风拂坐裾。

寸心乍伸欢未久,又向都门惜分手。

满天秋气尽白云,几处微霜脆疏柳。

男儿读书须成名,看汝骨骼何峥嵘。

相期折桂朝金阙,还言似舅即贤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