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柳

岸侧古大柳,谁种临长江。

中自出蠹蝎,百岁成枯腔。

忽值涨流没,槎牙缀旌幢。

腹肤藏蛟龙,半夜雷砰韸。

飞霆痕尚白,如斩马陵庞。

倏尔巨电至,万弩声裂缸。

又为狂风摧,所残惟朽桩。

卧干越大鼎,绝膑不可扛。

就爇以照渔,骇鳞一何厖。

始知网罟细,未足禁突撞。

隆准以脱去,城下徒焚降。

我从洲上泊,昏晓睨船窗。

始终睹变毁,欲赋挑残釭。

吾交评韩诗,险韵古莫双。

安得共咏此,但嗟各他邦。

形式: 古风

翻译

江边的老大柳树,是谁种在长江旁。
树心蛀虫滋生,百年间变成空壳。
忽然涨水淹没,枝条歪斜像旗幡。
树干里藏有蛟龙,半夜雷鸣震动。
闪电痕迹犹在,仿佛马陵道的庞然大树。
突然巨雷降临,万箭齐发般轰响。
又被狂风吹倒,只剩朽木桩。
躺下的树干如大鼎,断裂的根部无法举起。
点燃它照亮渔民,鱼鳞惊恐一片。
这才明白网眼太小,不足以阻挡冲击。
高鼻梁的人离去,城下的人只能烧毁投降。
我从江边停船,昼夜透过窗户看。
始终见证变化与毁灭,想提笔写下残灯。
我评价韩诗,艰深的韵律无双。
如何能一起吟唱,只叹各自在他乡。

注释

岸侧:江边。
古大柳:古老的大柳树。
谁种:是谁种植。
蠹蝎:蛀虫。
槎牙:歪斜的样子。
旌幢:旗幡。
腹肤:树干内部。
雷砰韸:雷鸣声。
马陵庞:马陵道上的大树。
万弩声裂缸:形容声音巨大。
狂风:猛烈的风。
朽桩:腐朽的树桩。
绝膑:断裂的根部。
爇:燃烧。
骇鳞:受惊的鱼鳞。
网罟:渔网。
隆准:高鼻梁。
脱去:离去。
城下:城池之下。
挑残釭:点亮残灯。
韩诗:韩愈的诗歌。
险韵:艰深的韵律。
他邦:其他地方。

鉴赏

梅尧臣的《古柳》描绘了一棵位于江边的老柳树,历经百年沧桑。它曾遭受蛀虫侵蚀,最终成为枯木。洪水期间,柳树被淹没,只剩枝桠像旗帜般漂浮。树干内部隐藏着蛟龙般的木质纹理,夜晚雷鸣时仿佛有战鼓声。闪电击中,留下痕迹,犹如马陵坡的壮丽景象。然而,狂风又将其摧毁,仅剩朽木残桩。即使如此,柳树仍坚韧如大鼎,无法轻易搬动。有人用它燃烧照亮渔人,鱼鳞为之惊骇,反映出渔网之细不足以阻挡巨物冲击。

诗人感叹,这棵古柳的命运如同韩愈诗歌中的险韵,独特而引人深思。他希望能与友人一同吟咏此诗,但遗憾的是他们相隔遥远。整首诗通过古柳的变迁,寓言了世事无常和自然力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古相思

劈竹两分张,情知无合理。

织作双纹簟,依然泪花紫。

泪花虽复合,疑岫几千里。

欲识舜娥悲,无穷似湘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古意

林中即鹿人,常为虎所即。

虎岂援鹿者,亦各求其食。

趋利不顾害,祸患安可息。

古来遁世士,轻彼用智力。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古意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

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

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

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

形式: 古风

史氏南轩

庭中碧石盎,上结三重山。

飞光入酒杯,舞翠生髻鬟。

竹林眠黄獐,莎径欠白鹇。

主人无倦情,窗户不须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