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舍弟中秋月

高秋摇落四十五,清都早霜凋桂丛。

纤尘不隔四维净,寒光独照万象中。

少年气与节物竞,诗豪酒圣难争锋。

桓伊老骥思千里,尚能三弄当清风。

广文陋儒懒于事,浩歌不眠倚梧桐。

百忧生火作内热,何时心与此月同。

后生晚出不勉学,从汉至今无扬雄。

天马权奇大宛种,吾家阿熊风骨耸。

言诗已出灵运前,行身未闻孟轲勇。

明窗文字不取读,蜘蛛结网尘堆壅。

少壮几时夏已秋,待而成人吾木拱。

怜汝起予秋月篇,我衰安得笔如椽。

但使樽中常有酒,不辞坐上更无毡。

把诗问字为汝说,便当侯家歌舞筵。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天已过半,清冷的天上霜花飘落在桂树丛中。
微尘不染,天地四方洁净,寒冷的月光普照万物。
年轻人的气概与季节变化竞相展现,诗才和酒量难以分胜负。
桓伊虽年老,仍像骏马渴望千里,还能在清风中吹奏三曲。
广文先生这样的书生懒于世事,只在梧桐下高歌不眠。
忧虑太多,内心发热,何时才能心境如这明亮的月夜。
年轻人如果不努力学习,自古以来就没有第二个扬雄那样的才子。
我家的阿熊,如同天马般威猛,风骨挺拔。
我的诗才超越了谢灵运,但行动上还未见孟子般的勇敢。
明亮的窗户下,我不再阅读文字,只有蜘蛛在尘埃中结网。
青春易逝,转眼已是秋意,等待成人的我,就像木头已经长成了拱门。
你在我秋月的篇章中诞生,我老矣,怎奈笔力不济。
只要有酒,我就不怕席上无毡,只为与你共论诗字。
我会为你讲解诗中的字句,仿佛置身侯门的歌舞宴席。

注释

摇落:凋零。
清都:指天宫。
四维:指天地四方。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桓伊:东晋名士,善吹笛。
广文:泛指读书人。
扬雄:西汉学者,文学家。
天马:神骏的马。
阿熊:诗人自指或对方代称。
孟轲: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明窗:明亮的窗户。
侯家:贵族人家。
歌舞筵:宴会中的歌舞活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和舍弟中秋月》,通过对高秋时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感慨的深度思考。首联“高秋摇落四十五,清都早霜凋桂丛”描绘了深秋的景象,满目凋零,暗示岁月无情。接着,“纤尘不隔四维净,寒光独照万象中”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与洁净,象征着诗人的高洁品格。

诗人以“少年气与节物竞,诗豪酒圣难争锋”自比,表达了对青春才情的自豪,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忧虑。接下来,诗人提到桓伊吹笛的典故,表达自己虽年老但仍怀有壮志。对于弟弟,他以“广文陋儒懒于事,浩歌不眠倚梧桐”寄寓期望,希望他勤奋好学,不因环境简陋而懈怠。

“百忧生火作内热,何时心与此月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宁静心境的向往。他批评后辈缺乏进取精神,以扬雄为例,强调勤学的重要性。最后,诗人以“把诗问字为汝说,便当侯家歌舞筵”收尾,表示愿意教导弟弟,共享诗歌的乐趣,即使在简朴的环境中也能自得其乐。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境遇的反思,也有对弟弟的期许,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和范信中寓居崇宁遇雨二首(其二)

当年游侠成都路,黄犬苍鹰伐狐兔。

二十始肯为儒生,行寻丈人奉巾屦。

千江渺然万山阻,抱衣一囊遍处处。

或持剑挂宰上回,亦有酒罢壶中去。

昨来禅榻寄曲肱,上雨傍风破环堵。

何时鲲化北溟波,好在豹隐南山雾。

形式: 古风

和范信中寓居崇宁遇雨二首(其一)

范侯来寻八桂路,走避俗人如脱兔。

衣囊夜雨寄禅家,行潦升阶漂两屦。

遣闷闷不离眼前,避愁愁已知人处。

庆公忧民苗未立,旻公忧木水推去。

两禅有意开寿域,岁晚筑室当百堵。

他时无屋可藏身,且作五里公超雾。

形式: 古风

和宣叔乞笋伽陀二颂(其一)

笋充庖,日百尾。千角鹿,九首虺。心生窍,浑沌死。

搜中林,撅稚子。腹便便,老饕耳。

形式: 古风

和宣叔乞笋伽陀二颂(其二)

收夏筤,四月尾。雨斑斑,雷虺虺。茧栗幡,觳?死。

数持来,勤老子。或遭骂,墙有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