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金山寺

长江岷山来,灌注天下半。

东行近海门,勇往更瀰漫。

苍峦忽中流,屹立助杰观。

孤根入层渊,秀色连两岸。

我来最奇绝,霜月与璀璨。

褰衣到绝顶,恍若上河汉。

悠然发遐思,俯仰为三叹。

乾坤无馀藏,今古有长算。

更深寂群动,树杪独鸣鹳。

回头唤山僧,为记此公案。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翻译

长江源自岷山,灌溉了半个天下。
向东流去接近海边,勇猛无畏,波澜壮阔。
青翠的山峦突然出现在江中,巍然耸立,增添壮观景象。
它的根深深扎根于深渊,秀美之色连绵两岸。
我来到这里,景色最为奇特,霜月与繁星交相辉映。
提起衣裳登上峰顶,仿佛步入银河之间。
思绪飘渺,三次感叹天地间的壮丽。
天地间没有隐藏的秘密,古今之间自有深远的考量。
深夜万籁俱寂,唯有树梢上鹳鸟鸣叫。
回头唤来山中的僧人,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幕。

注释

岷山:长江的源头之一。
灌注:滋润、输送。
海门:指长江入海口。
瀰漫:广阔无垠,弥漫。
苍峦:青翠的山峦。
屹立:高耸不动。
层渊:深深的水潭。
遐思:远大的思考或想象。
公案:值得记载或讨论的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图景,通过对长江与岷山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鲜明的比喻,如“灌注天下半”、“苍峦忽中流”等,形象地表达了长江的浩瀚与岷山的巍峨。

诗人在描写自己登临金山寺的情景时,用“褰衣到绝顶”、“恍若上河汉”等句子,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通向仙境的意境。同时,“悠然发遐思,俯仰为三叹”则显示了诗人在高处所感受到的心灵震撼和对生命、宇宙的深刻思考。

最后,诗人通过“回头唤山僧,为记此公案”一句,不仅是对金山寺中修行者的呼唤,更象征着诗人希望留下自己的精神印迹,以此作为与自然、历史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他对于生命、宇宙和时间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秘阁郑公移节乡部置酒饯别诗以侑之

嗜僻寡同好,意合难语离。

倾盖今几年,盍簪惬心期。

况复王事同,退食陪委蛇。

窥君肺腑中,落落无藩篱。

独有见义勇,褰裳欲从之。

忧时多苦语,怀古更馀悲。

坐使岭海间,冰雪映清规。

我拙倚君重,孤怀良自知。

正如乘雾行,不觉蒙其滋。

人生岂无别,念此尤依依。

维闽号蕃庶,今亦困茧丝。

平时里社游,耳目到隐微。

想当入境初,不待褰车帷。

昼绣匪所荣,民瘼要深医。

看培邦本强,讵止乡国肥。

还归报明主,庙论资扶持。

愿坚岁寒节,慰我别离思。

形式: 古风

笋脯一平驰寄因和去岁诗为一笑春笋未盛尚续致也

权门极珍羞,未办食龙肉。

我家湘楚山,箨龙饫奴仆。

淮南户户有黄齑,公今径归亦不痴。

更包笋脯赠行李,定应笑杀长安儿。

形式: 古风

陪安国舍人劳农北郊分韵得阑字

寒收花尚瘦,风静江不湍。

元戎肃千骑,历览无留难。

好景要徐出,微云故遮阑。

惟春布嘉惠,公岂乐游观。

庞眉八十老,扶杖来蹒跚。

去年幸一稔,何以报长官。

酌酒公自劳,得无有愁叹。

嗟哉三章约,所贵简且宽。

黄堂载清静,自觉田里安。

须公出妙语,兹游记不刊。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陪舍人兄过陈仲思溪亭深有买山卜邻之意舍人兄预以颛壑见名因成古诗赠仲思

筑居湘水滨,岁月亦已久。

宁知负郭东,胜处入君手。

回环烟坞深,有此溪十亩。

朝暾穿林薄,荷气薰户牖。

堂堂吾州牧,下马唤宾友。

主人故喜事,一笑具殽蔌。

汲泉泛崇莲,洗盏倾稚酒。

淋漓壁间书,自可传不朽。

我独留薄莫,并溪时矫首。

人言君不偶,此岂落人后。

观君眉宇间,似亦挟所有。

隔溪更幽绝,古木荫高阜。

却立望遥岑,四序列钟卣。

买山吾计决,便欲剪榛莠。

居然颛一壑,岂羡印如斗。

未知邻家翁,还肯见容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