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建昌冯明府

尝闻陶彭泽,解印归匡庐。

今见冯海昏,辞官还隐居。

贤人五百年,间生信非虚。

清风激贪冒,白云同卷舒。

家山列画屏,绿水环庭除。

秋清对吟尊,羲皇人不如。

祇今建昌民,方话大冯君。

何必遗爱碑,政声人尽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送建昌冯明府》由唐代诗人王贞白所作,通过描绘冯明府辞官归隐的情景,以及对其高尚品德和政绩的赞美,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人格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尝闻陶彭泽,解印归匡庐”,借用了东晋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故事,引出冯明府的相似行为,暗示其高尚的品格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接着,“今见冯海昏,辞官还隐居”进一步点明了冯明府的具体行动,强调了他的决心和勇气。

“贤人五百年,间生信非虚”表达了对冯明府的赞誉,认为像他这样的贤人在历史上并不罕见,体现了对古代隐士文化的认同。接下来,“清风激贪冒,白云同卷舒”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冯明府的廉洁正直和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家山列画屏,绿水环庭除”描绘了冯明府归隐后的居住环境,山水环绕,环境清幽,象征着他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最后,“秋清对吟尊,羲皇人不如”表达了冯明府在宁静的秋日里,与友人饮酒赋诗,享受着超越古代圣贤的闲适生活。

“祇今建昌民,方话大冯君”指出当地百姓正在谈论冯明府的事迹,表明他的影响力和声誉。而“何必遗爱碑,政声人尽闻”则表达了对冯明府政绩的认可,认为他的美德和政绩已经深入人心,无需额外的纪念物来证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冯明府辞官归隐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他高尚品德和政绩的赞美,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人格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

收录诗词(86)

王贞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 字:有道(875—958)
  • 号:灵溪
  • 籍贯: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
  • 生卒年:895

相关古诗词

赠浔阳冯明府

政约人知惧,讼庭荒草生。

日高诸吏散,风到七弦清。

诗味匡山色,卧谙湓浦声。

柴桑已不远,何苦念前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宛陵早秋卧病代书寄周明府

为谢临邛宰,时多阙附书。

懒非嵇叔夜,疾比马相如。

溪雨凉生后,山亭月上初。

怀君自有句,何必遗双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宛陵早秋卧病代书寄周明府

吾道岂便丧,时人自不容。

白头伤久别,青眼忆相逢。

萍迹风波急,荷衣雾露浓。

空编太平颂,天子未登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白鹿洞二首(其一)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