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

一灯团坐话依依,帘幕深藏未掩扉。

小女挽髯争问事,阿娘不语又牵衣。

日光定是举头近,海大何如两手围?

欲展地球图指看,夜灯风幔落伊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充满爱的家庭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

首句“一灯团坐话依依”,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温暖和谐的氛围,一家人围坐在一盏昏黄的灯光下,话语绵绵,情感深厚。接着,“帘幕深藏未掩扉”一句,不仅描绘了室内环境的幽静,也暗示了家庭生活的私密与温馨,门虽未闭,但外界的喧嚣已被隔绝,只留下家的宁静与和谐。

“小女挽髯争问事,阿娘不语又牵衣”,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女儿对母亲的关心与依赖。女儿活泼可爱,主动上前询问母亲的事情,而母亲则以温柔的动作回应,不言而喻地传递着母爱的深沉与包容。这一细节体现了家庭中长辈对晚辈的爱护与耐心倾听,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重与依赖。

“日光定是举头近,海大何如两手围?”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阳光与大海,与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进行比较。阳光虽近在咫尺,却不及家人双手的温暖;大海虽广阔无垠,却无法比拟家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这表达了诗人对家庭温暖与亲情的珍视和赞美。

最后,“欲展地球图指看,夜灯风幔落伊威”描绘了一幅富有想象的画面。女儿可能想要了解世界,于是提议查看地球地图,而母亲则在夜晚的灯光下,轻柔地为她讲述着世界的广阔与美好。这一场景不仅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知识分享与成长引导,也象征着家庭是孩子探索世界的第一站,给予他们安全与支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温馨和谐、充满爱的互动,以及家庭作为成长与学习的重要场所的角色。它不仅是一幅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亲情、爱与教育价值的深刻颂扬。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即事

墙外轻阴淡淡遮,床头有酒巷无车。

将离复合风吹絮,乍暖还寒春养花。

一醉瞢腾如梦里,此身飘泊又天涯。

打窗山雨琅琅响,犹似波涛海上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下水船歌

雷光一制光闪天,洪波直泻无回旋。

饥鹰脱鞲兔走穴,驰轮下阪箭离弦。

君看我舟疾如驶,世间快事那有此。

潮头拍拍鸥乱飞,舟人叫绝篙师喜。

一山当头一对面,倏忽两山都不见。

群山转瞬眼欲花,况又山头云万变。

江随山转气益骄,蹴沙啮石波横跳。

山虽百折舟一直,拍耳惟觉风刁刁。

风声水声相鼓荡,舷倾桅侧终无恙。

风乘我耶我乘风,便凌霄汉游天上。

年来足迹遍五洲,浮槎曾到天尽头。

长风破浪奚足道,平生奇绝输此游。

忽闻隔岸唱邪许,纤夫努力力如虎。

百丈横牵上濑舟,三朝三暮见黄牛。

形式: 古风

闭关

郁郁松阴外,深深一闭关。

暂游二万里,小住两三间。

云懒随龙卧,风微任鸟还。

墙头山自好,何必诩神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春暮偶游归饮人境庐

某水某山我故乡,今时今日好容光。

频年花事春三月,独我蓬飘天一方。

门外骊驹犹在道,堂前燕子稳栖梁。

金盆月艳蒲萄缘,便拟狂飞千百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